華倫老師〈存股教室〉專欄自2016年1月開始連載至今,歷經75個月,今天要向讀者們道別並且做個總結。非常感謝《Smart智富》月刊每個月幫我校對文章,並且可以向投資大眾宣揚存股的理念。
「存股」大約是最近10年出現的用詞,有很多讀者跟我分享自己和父母輩長期投資幾檔股票賺大錢的故事;也有讀者跟我說買進一檔股票之後,由於搬家和更換券商,多年後開辦集保e存摺(詳見名詞解釋),才發現某個證券帳戶原來還有一些股票,經過10年~20年,這些股票的報酬率都非常驚人。
名詞解釋_集保e存摺
投資人向證券公司申請集保e存摺服務後,只需登入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發行的「集保e手掌握」App,即可查看所持有股票張數、市值等明細,取代原本實體集保存摺的功能。若有多個證券帳戶,則需向個別證券公司申請將實體集保存摺轉換為e存摺。
不只一般民眾會存股,公司的老闆,每個月發薪水給你的人也在存股,老闆持有他自己公司的股票,靠員工夜以繼日的工作打拼,幫老闆賺錢,這也難怪老闆都會在每年尾牙感謝員工的辛勞。
我退伍初入社會的時候,不明白「買進股票就是擁有公司部分股權」這個道理,每天不斷地頻繁交易。我的營業員賺了很多手續費,我則在踏入股市之後的5年、6年幾乎輸光所有本金。
貫徹巴菲特的投資精神
年領股息逾240萬元
後來,我學習貫徹「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價值投資」和「長期持有」的精神,從17年前不斷投入本金買進股票,不斷累積更多的「股數」,我每年領到的股息從5萬元開始,至今已經超過240萬元(而且預期未來還會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