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市場中,常見企業會進行股票分割。根據道瓊市場數據顯示,近10年來,每年大約出現20次的股票分割,而在1997年到2000年期間更盛行,平均每年有65家企業進行股票分割。近2年來,進行股票分割的知名公司可見表1。
在台股,若公司股價太高,散戶只能買零股;在美股,企業透過股票分割,會降低每股的交易價格,讓更多人買得起原本高價的股票。因此能增加股票的流動性,擴展股東的持股人數,也對企業形象有利,因增加企業在社會階層的覆蓋面與對社會的影響力(持股人的英文Stakeholder除了是指公司股份的持有人,也有利益相關人士的含義)。
再者,企業進行股票分割的另一個理由,是為了加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簡稱道瓊指數),因為道瓊指數不是市值加權而是股價加權,不進行分割會讓道瓊指數失真地倒向高價的個股,因此蘋果(美股代號:AAPL)和威士(美股代號:V)在加入道瓊指數前都被要求,必須進行股票分割。
一般而言,企業都希望股價相對被保持在某個價格的區間,在30年前大概是介於30美元到70美元間,超過80美元或100美元時就一定會分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耐吉(美股代號:NKE)、星巴克(美股代號:SBUX)、麥當勞(美股代號:MCD),都遵循這樣的法則。現在則為50美元到200美元,但目前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股價中位數價格約為118美元,有8家公司的股價超過1,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