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股市紛紛重挫。台股更在7月12日跌到1萬3,950點,以今年高點1萬8,619點計,跌幅達25%,元大台灣50(0050)也自高點大跌逾28%,目前似乎跌勢未止,還看不到谷底。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債券也早自2020年3月起跌,元大美債20年(00679B)自高點54.6元,在7月12日跌至34.55元,跌幅36.7%,比0050跌幅要高。
面對股債齊跌的市況,年輕投資者風險承受度高,仍有工作收入,只要忍過這波跌幅,時間久了,投資資產就會一波波往上漲。但退休族除了沒工作收入外,每月都需要從退休金提領生活費,遇到資產劇烈下跌,是很恐怖的一件事。
退休族的資產波動度
須維持在可承受範圍
投資理財就跟照顧健康一樣,尤其是退休族的理財,更是預防重於治療。在退休前,理財著重資產累積;退休後,則要能擁有穩定的現金流,所以較低的資產波動度就很重要。所謂事前預防,就是不能太貪,必須讓資產的波動度維持在可承受範圍。
有些人喜歡存個股當退休資產,尤其是只持有1檔個股,那就更危險了。雖然只用配息當退休後生活費,是可以不看股價波動,但這種方式卻隱藏許多風險。萬一所持有的個股失去競爭力,除了沒有配息,股價也會跟著下跌。若持有的是高股息ETF,只要投入金額夠大,不打算動到本金就還好,但退休金額要夠大才行。其實配息跟盈餘息息相關,而盈餘又跟股價連動,所以不考慮股價波動,是不切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