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一期的內容,筆者提醒,面對通膨巨獸席捲全球,需追蹤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數據,可惜7月13日美國公布最新CPI年增9.1%,不但超越預期且繼續創下逾40年以來的新高,顯然聯準會(Fed)打擊通膨似乎沒有顯著的效果。所幸推升通膨高漲的元凶之一——油價,已從7月以來較6月大幅回跌,只是市場陷入擔憂聯準會將繼續強力升息,經濟恐陷入衰退。
前2年受到疫情興起的WFH(work from home)、遠距商機,帶動全球NB、PC、TV、手機等產品出貨大成長,造成供貨吃緊、全球晶片大缺貨、缺工、缺料、缺設備的榮景。晶圓廠因此拚命擴廠,許多廠商深怕搶不到貨,Overbooking(重複下單)提前備貨。但相隔2年不到的時間,受到高通膨加上聯準會等國際央行資金收水的影響,讓經濟蒙塵,景氣反轉直下。
產業從供不應求到供過於求,NB、PC、TV、手機等消費性電子需求急速下降,半導體下游和品牌廠開始先以消化庫存為主,而不是繼續下單給上游,再加上有些廠商當初是以Forecast Volume(預估量)先備料,但拿到實際的單與當初給的量差異很大,導致消化庫存時間會更長。產業先前的榮景不再,面臨的是庫存問題,甚至面臨山雨欲來的跌價、砍單的危機。
例如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三星(Samsung)就宣布啟動去庫存,並且暫停一段時間的拉貨。PC品牌大廠宏碁(2353)的董事長陳俊聖也示警,產業已出現「長鞭效應(Bullwhip Effect,詳見名詞解釋)」,現階段是「下冷、中溫、上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更以「晶片製造商要陷入超大型的破滅了嗎?」為標題。
名詞解釋_長鞭效應
長鞭效應也稱為牛鞭效應。指的是把整條供應鏈比喻成一條鞭子,最下游客戶端相當於鞭子的根部、最上游供應商端相當於鞭子的梢部。當供應鏈下游客戶端(根部)需求略微改變時,會造成上游供應商(梢部)訂貨及存貨量產生較大的波動,而且這種效應愈往上游,變化就愈大,也就是說,距離終端客戶愈遠,影響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