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剛剛結束的第2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原本以為在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後,全球經濟可望穩定邁向復甦,通膨壓力也將隨著供應鏈瓶頸的舒緩而觸頂回落。但第1季爆發的烏俄戰爭,以及中國因應本土疫情再起,而實施嚴格的封城防疫措施,卻讓通膨危機變得更形惡化,並迫使美國聯準會(Fed)與各國央行不得不加大升息步伐。造成全球股市、債市連續第2季出現下滑,共同基金市場也難以倖免,不論主動型、被動型基金在第2季都繳出令人失望的成績單。
回顧過往歷史,全球股市、債市連續2季同步下跌,屬於十分罕見的現象。在2022年以前的40年間,也不過只有1981年與2008年曾創下相同紀錄。
根據我們的統計(詳見表1),晨星美國股票指數在第2季共下跌16.85%,使得上半年累計跌幅達到21.28%,是自1997年開始編製該指數以來,史上最大上半年跌幅的紀錄。在債市的部分,晨星核心債券指數的第2季與上半年累計跌幅分別為4.5%與10.23%,其中長期公債的上半年跌幅更高達20.86%,慘況與股市相較,可說是不遑多讓。
在股票市場部分,成長型股票仍然是第2季拖累大盤表現的最主要元凶,晨星美國成長股指數在第2季下跌25.33%,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相形之下,晨星美國價值股指數跌幅約9.44%,相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