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歷經俄烏戰爭、通膨、升息、縮表等事件,讓不少企業面臨獲利下修的營運逆風,但筆者過去常提及的內需概念股,例如食品、通路、醫療等產業,因獲利來自剛性需求,市場端不太可能受景氣蕭條而拒絕消費,而具代表性的公司如下:
聯華食》大規模擴廠
未來產能持續放大可期
2020年聯華食(1231)宣布斥資逾50億元興建廠房,其中逾10億元規畫建置基隆鮮食廠,而在2022年5月動工的桃園零食廠,投入預算更超過40億元,預計在2年~3年內完工。一家老牌食品企業竟然投入「半導體規模」的資本支出來擴廠,更何況聯華食的國內銷售占比高達98%(詳見表1),內需市場為何要這樣燒錢?據公司派多次表示,既有產能早就供不應求,加上近年疫情使鮮食及零食的需求高速成長,若再不擴廠增加產能,業績將會出現天花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聯華食旗下零食打進台灣好市多,因銷售創佳績而被推薦到全球好市多通路上架,成功建立起聯華食海外銷售的重要里程碑。其中,卡迪那薯條已在法國、美國及韓國好市多上架,日本好市多則以可樂果銷售為主,這些使其外銷金額從2020年1億7,500萬元成長至2021年2億2,300萬元。若未來鮮食、零食產能同時放大,且零食持續打入全球更多好市多通路、鮮食出貨量配合國內持續增加的7-ELEVEN店面而放大,聯華食的獲利動能仍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