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講到鴻海(2317),就會想到霸氣的總裁郭台銘與各種治理公司的語錄,且投資人在看這家公司的評價時,多會有所保留。一來是當時鴻海的主要營收多來自蘋果(Apple)公司的產品代工、二來是總裁的強人形象太強烈,深怕交接的同時整個集團分裂,畢竟各個事業部的主管也都是一時才俊,接班沒搞好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不過在2019年時,鴻海董事長一職正式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劉揚偉,事業重心也從原先的3C產品代工,轉向與電動車相關的半導體事業與MIH電動車開放平台(以下簡稱MIH)的開發,自此鴻海開始進入新領域。
對於規模如大象級的鴻海,有「大象跳舞」的可能嗎?這很難想像,因為大型企業轉型的困難度很大。但就如同3M原本是礦業公司,如今轉型為日常用品大廠;IBM原本是商業電腦製造商,如今轉型為商務雲端服務公司,在過去基礎上找到新的成長道路,是大型企業生存的必要過程。
再看鴻海近期一連串的動作,鴻海科技日由郭台銘親自駕著電動車進場亮相、大動作延攬台積電(2330)前研發高階主管蔣尚義來擔任發展策略長等,筆者看到的是企業積極轉型的動能。在這個轉型可能失敗,也可能成功的十字路口上,值得我們對該公司做進一步觀察。
從鴻海的財報數據來看,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為10.5%、營運現金流量為1,276億元(以上數據期間為2021年Q4~2022年Q3),營業利益率為2.78%、本業收入比率為94.8%、負債比為62.4%(以上數據為2022年Q3),現金股利發放率為51.7%(2021年),表現多符合基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