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台灣在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了,屆時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根據衛福部資料估計,2026年台灣長期照顧需求人數將超過100萬人,而老人平均需要照顧時間約8年至10年,有65%需仰賴家人照顧。
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平均每天花11.06小時在照顧上,且照顧長達7年、8年;儘管台灣有長照2.0制度,但多以基本保障服務為主,補助金額與對象也相當有限,所以仍有投保長照保險的需求。另外,根據金管會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止,國人長照險的投保率卻只有3.73%,顯見台灣民眾對長照問題仍缺乏風險意識,長照保障明顯不足。
一般而言,與長照有關的保險可以分為3種:第1種是以長照狀態認定的「長照險」,依據巴氏量表檢視是否處於生理功能及認知功能障礙狀態,可以提供分期給付的照顧保險金;第2種是以疾病認定的「類長照險」,就是所謂的特定傷病險,罹患的疾病若與保單條款上載明的特定疾病相符合,被保險人就能獲得一整筆的保險理賠金;第3種是以失能等級認定的「失能扶助險」,保障疾病或意外造成的失能情況,依據失能等級表1級~11級的定義來理賠。
投保這些保險時,首先應該衡量自己的需求與能力,考量是否需要聘僱看護、購買保健品等,目前建議規畫長照險保額每月至少4萬5,000元,如果家中曾有罹患疾病或有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可投保類長照險;而從事意外事故風險較高行業者,建議加保失能扶助險。
且購買上述保險時,要注意是否有「豁免保費」機制,以確保當被保險人發生保單條款事故時,不須繼續繳納剩下的保費仍可獲得保障;同時也要注意「給付期時間」,由於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8年到10年,建議選擇給付期超過10年的保單,才能夠獲得較完整的保障。近年來,有保險公司推出專門承保失智、阿茲海默症與帕金森氏症的保單,此類保險商品也可以協助民眾提早因應未來長照風險時,有足夠的財源支應。
最後,無論是長照險、類長照險還是失能險,最高投保年齡可能只到70歲,甚至有些保單只接受65歲或60歲以下的人投保,所以想規畫最好要趁早,愈慢買保費可能會愈貴。預先做好準備,才能避免拖累家庭經濟與家人生活,不讓家人成為辛苦的「在職照顧者」,同時,也才能享有安心有品質的退休生活,這才是規畫長照相關保障最終的目的。
小檔案_王儷玲
學歷:美國天普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博士
經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國立政治大學副校長暨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現職: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台灣風險與保險學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老病不再靠子女 40%民眾選入住長照機構
▶樂退高齡學》看不見的「退休症候群」如何侵蝕退休生活?不只金錢,這些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