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應付通膨的壓力,自2022年3月起開始強力升息,此後一路上調(詳見圖1)。
自美國率先升息,宣示強硬對抗通膨的決心以後,美國每月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便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23年3月14日,美國勞工部公布2023年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6%,符合市場預期,雖延續2022年7月以來的下降走勢,但因為住房、天然氣和燃料價格上漲,對消費者造成影響。相較於2022年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為6.5%、2022年11月為7.1%、2022年10月為7.7%,下降速度趨緩。
自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聯準會已經8度升息,3月22日再宣布升息1碼(即0.25個百分點),會後記者會要點如下:
1.通膨水平依然過高,將致力讓通膨回到2%;2.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並不預期今年會降息;3.近期事件導致信貸條件緊縮,可看作是升息的替代;4.近期資產負債表的擴張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本質不同,無意調整縮表立場。
Fed近1年來積極升息
對債市、房市影響最大
雖然升息的確壓抑了美國的通膨,但在聯準會強力升息1年後,後遺症開始慢慢出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債市和房市,分別說明如下:
1.債市:
債券本來是相對安全的保守性資產,但遇到了猛烈的升息,使得債券反而變成最危險的資產。因為債券的殖利率與價格成反比,當升息拉升了債券的殖利率時,則債券的市場價格就會下跌,且債券的年期愈長,市場價格下跌的幅度就愈大。而債券為多數銀行的投資手段,一旦債券的市場價格崩跌,也會拖累銀行的表現,像是近期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SVB)倒閉即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