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是保險公司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年,因為保險業將迎來全新的負債評估與財報表達。這對保險公司績效與經營將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消費者而言,保險會計太難也太專業,細節應不是大家關切重點,重要的是未來新會計制度實施後,對要買保險的消費大眾,到底有何改變?
目前市場預測,當新制上路,過去消費者最愛購買的躉繳、儲蓄或還本型壽險商品的供給會大減,甚至有人預言將絕跡,這也許誇大,但銷售量或比重會明顯下降,應是多數人共識。但明明是消費者喜歡的商品,為什麼保險公司卻不賣?因目前會計制度將收到的保險費,幾乎全部認列作為收入,賣躉繳與儲蓄型壽險商品,性質很像定存,金額都非常大,賣愈多收入就愈高,市占與績效也愈好;但新會計制度卻認為這些商品太像儲蓄,不是沒有保障就是保障比率太低,本質上不算是保險,更像是未來要還的負債,因此不能認作保險收入,即使已認列是收入的部分,也必須等到實際提供服務,才能逐期認列收入。未來想靠賣躉繳儲蓄型商品衝業績已經沒用,加上這些商品對財報獲利貢獻有限,且須承擔投資的高風險,股東可能要拿出更多的資本,凡此讓保險公司賣這類商品的動機自然會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