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哪個市場最令人失望?絕對是中國。
今年以來,截至8月23日為止,中國上海證券指數(簡稱上證指數)幾乎沒有上漲,本益比處於2000年以來低位(詳見圖1)。
但同期間內,美股、日股、台股都繳出了15%以上的漲幅,那斯達克指數更是飆漲超過30%。在全球股市一片熱潮中,陸股獨冷。中國經濟到底怎麼了?低迷不振的陸股,還有投資機會嗎?
疫後復甦力道不如預期
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
在今年初,陸股原本是最被期待的市場,各大法人、投研機構都看好經歷3年嚴格的清零政策之後,中國終於能夠迎來一波解封行情,不只經濟各方面可以重回成長軌道,更期盼陸股能夠由低檔翻揚向上,重返多頭。
但事與願違。陸股雖有一小的反彈,接著就後續無力了,回到年初水準。
金融市場如此疲軟,反映的正是經濟基本面的不振。中國7月最新出口年衰退14.5%,不僅低於預期,更是2020年2月疫情爆發後最差。2023年經濟成長率則是連續2季都差強人意,最新第2季經濟成長率6.3%,也明顯低於市場7.3%的預測值。
中國疫後復甦力道明顯乏力,令外界失望,因此第2季經濟成長率數據出爐之後,包括花旗、摩根士丹利等外資券商就先展開一波下砍經濟成長率動作,在中國碧桂園債務問題爆發之後,外資券商又更進一步下砍經濟成長率,瑞銀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下調至4.8%,花旗、摩根士丹利更將預測值降至4.7%。而外資原先最高預測數字則是6.4%。
3因素釀禍
中國民眾消費信心受挫
為何經濟狀況如此糟糕?「信心不足是當前最大的問題。」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林樺堂回應,因為中國消費者並不是沒有錢可以消費,事實上,中國平均家庭儲蓄在2021年之後是明顯往上攀升的,手頭雖有錢,但是中國消費者卻不敢也不願花錢(詳見圖2、圖3),造成中國這一波嚴重消費信心危機,綜合歸納是以下3因素:
因素1》政策不確定感
據林樺堂在地的第一手觀察,3年的疫情政策的反覆與不確定性造成了中小企業,以及民眾信心很大的打擊。先前在防疫政策下,中國民眾是不能大把消費,但就算在解除清零政策之後,基於先前官方政策曾經多次反覆的不安,企業跟民眾也只在去年疫後11月~12月釋放了些許需求,隨後很快就又縮手了,復甦動能明顯後繼無力。
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Adam Posen)對於這點也有相同觀察。波森在近期發布的文章中就指出,中國正在承受「經濟層面上的新冠後遺症」,問題在於中國採行的政治經濟與清零政策,這類政府干預民營企業、大眾經濟的行為,在疫情前本就存在,但在疫情爆發之後變本加厲,而這樣的隨意干預導致民營企業與一般民眾的信心嚴重下降,「中國的清零政策讓一般中國人對於生計與資產感到非常不安全,」因此中國消費者開始放棄持有耐久財、購物、投資中小企業等可能會「困住」他們資產的行為,更喜歡持有感覺安全、流動性更高的資產,例如現金。
因素2》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中國經濟成長疲軟,就業市場狀況也同樣險峻,青年失業狀況又尤其嚴重。根據7月公布的最新6月數據,中國16歲~24歲青年失業率已連續3個月超過20%(詳見圖4),創下統計數據以來最高值。糟糕的數據甚至讓中國官方選擇「蓋牌」,8月中以「健全優化」調查統計為由,暫停公布青年失業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