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金管會資料,2003年台灣的ETF市場規模僅396億元,而截至今年1月底,規模已達4兆179億元,占整體境內基金規模6兆9,746億元的57.6%,尤其2019年以來增加明顯。另根據集保所3月22日的資料,上市櫃ETF合計總受益人數累計逾983萬人,相當於台股開戶總數的78%左右,顯見ETF已成為市場投資顯學。
快速成長的趨勢,讓ETF挾帶龐大資金動能,而ETF的成分股及持股調整相對透明,因此進階延伸出許多相關投資策略。
台灣目前的ETF均為被動型ETF,追蹤相關指數,根據指數來配置成分股權重,不因經理人的主觀判斷而改變持股內容。股票型ETF又可根據指數編製的模式再向下大致分出「市值型」、「風格型」2大類。
市值型ETF也稱為指數型ETF,主要追蹤大盤指數,成分股按照個股市值規模排序,如元大台灣50(0050)便是追蹤台灣50指數。風格型則是在指數編製上納入篩選因子,如高股息ETF是將股息列入指數篩選條件,雖然風格型有些主動選股的味道,但ETF所追蹤的指數篩選因子在發行時就已經確定,成分股調整仍會依據指數條件而非人為主觀判斷。
台灣的投資人又特別喜愛高股息ETF,近期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和元大臺灣價值高息(00940)分別在募集時以535億元、1,752億元的驚人規模,先後刷新台灣資本市場的募集新高紀錄。高股息ETF可謂接棒儲蓄型保單,成為國人去化超額儲蓄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