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的《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法案,2023年7月上路至今將屆滿1年,成功打退投機性買盤,房市買氣卻依舊暢旺。為何少了投資客炒作,各地房價還能續漲創新高?主因出在供給與需求間的失衡。
去年7月上路的打炒房措施,對房市祭出5大重拳:
1.禁止預售屋、新建屋換約轉售。
2.重罰炒作行為。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4.管制私法人購屋。
5.解約申報登錄。
其中,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的規定,對市場衝擊最大,原因是購屋族一旦買下預售屋後,除非符合主管機關規定的「得讓與或轉售的特殊情形」,否則在成屋交屋前,不得以換約轉售。
過往在預售屋完工前,投資客僅需憑著房屋總價10%~15%的頭期款(定金、簽約金、開工款),即可買下1,000萬元、2,000萬元的預售屋,形同開了7倍~10倍的槓桿購屋。但由於房價出現漲勢時,投資客會採取換約的方式,在預售屋完工前轉售獲利出場,造成市場炒風興起,主管機關因此限制預售屋換約。
去年7月政策限制換約轉售預售屋後,這項投機管道從此遭到封堵,使得投機客紛紛棄守預售屋市場,轉往中古屋市場,或是改採長線置產投資。
法案上路前半年,在2023年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震撼市場。外界預期少了投資買盤,房價推升力道不足,成交量也將銳減,加上當時全球正值高通膨、高利率環境,經濟前景悲觀,房市買氣隨之轉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