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7月底宣布將開放主動式ETF,最快2025年就會有相關商品問世。但主動式ETF到底是什麼?對投資人來說,投資主動式ETF的優勢有哪些?如何跟其他理財工具搭配使用?
提到ETF時,絕大多數投資人想到的都是「指數」、「被動式投資」,因為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ETF都是遵循著指標指數配置投資標的,經理人不主動調整投資內容,所以被認為是被動投資。
但其實ETF並不是只有被動式一種形式而已。ETF(Exchange-traded Fund)準確來說,是指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任何基金只要能夠上市櫃交易都可以算是ETF。主動式ETF指的就是,可以在交易所上買賣,但投資標的不追隨指標指數,而是由基金經理人、投資團隊根據投資目標決定。也就是說,主動式ETF其實是混合被動式ETF與共同基金的特質,一來跟被動式ETF一樣可以在上市櫃市場交易,另外一方面則與共同基金一樣,由經理人主動操盤,以追求超額報酬為目標。
近幾年來,主動式ETF在國際市場上,成為成長最強勢的金融投資工具。根據基金研究權威機構晨星(Morningstar)統計,2019年開始,美國主動式ETF規模成長速度明顯加快,2023年底資產規模已經達到5,000億美元以上,商品數量也超過1,200檔(詳見圖1)。
主動式ETF在整體ETF市場的份量也明顯提升。2019年初,主動式ETF占美國ETF市場的比率只略高於2%,但在每年20%成長速度下,截至2024年3月,主動式ETF在ETF市場中的占比已經達到7%。
而主動式ETF為何在近年成長快速?與被動式ETF與共同基金相比下,又有哪裡不同?(詳見表1):
面向1》費用率
較共同基金便宜
在主動式ETF、被動式ETF與共同基金這3種投資理財工具中,主動式ETF的費用率是居於中間的。國泰投信投資長鄭立誠指出,相比於被動式ETF,主動式ETF因為需要負擔更多的投資研究費用,再加上造市的難度較高,因此費用率勢必會比被動式ETF要高些。
但相對於共同基金,主動式ETF因為不用負擔經銷費用,所以費用則會比共同基金要低。根據晨星分析,主動式ETF的平均費用率只有0.65%,比美國共同基金的平均費用率要便宜了36%,也因此吸引更多投資人和理財顧問將資金配置更多在主動式ETF。
面向2》交易便利性
進行各種交易不受限
與被動式ETF相同,主動式ETF在交易日的交易時段內可以不限次數的靈活交易,包括做多、賣空、融資、融券等各種交易,且隨時都可以看到市值報價。簡言之,就是股票可以做的交易活動,主動式ETF都可以做,操作彈性大。
但共同基金則不然,不僅沒有辦法隨時看到報價,只會在收盤後公布一次淨值,投資人難以根據市況調整,在盤中做出交易,也沒有辦法做出前述與股票一樣的彈性操作。此外,鄭立誠指出,一般共同基金申購、贖回的交割期沒有辦法與股市一致,交割期更長,但主動式ETF的交割期都與股票一樣,因此一旦主動式ETF商品上市,可預期將會提高那些將資金都放在股市交易的投資人的交易意願。
面向3》投資主題靈活度
能操作高難度投資
聯博投信固定收益資深投資策略師江常維比較,就投資範圍來說,共同基金最有彈性,可以投資相當早期的投資概念或是小型標的,而被動式ETF則較為受限,投資的多是大型標的;主動式ETF則介於兩者之間,既可以投資更為創新的投資理念,卻又因顧及造市流動性,投資標的至少是中小型以上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