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霸權的消長中,AI產業的發展是主要觀察指標。川普(Donald Trump)於其第1任總統任期內(編按:川普於2017至2020年擔任美國第58屆總統),授意貿易戰擴延至科技業,2019年起中國電子巨擘「華為」、晶圓代工大廠「中芯國際」相繼被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拜登(Joe Biden)接任後,為進一步防堵中國掌握半導體關鍵技術、復興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特簽署「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 of 2022),補助半導體製造商駐美設廠,並藉此推動晶片在地生產。
美國政府對半導體的介入與調控
未來只會有增無減
2024年第60屆美國總統大選,無論是川普或賀錦麗(Kamala Harris)勝選,可預見的是,美國政府對於半導體業的介入與調控,只會有增無減。台灣,身為半導體供應鏈重鎮、身處AI技術發展的源頭,面臨的是威脅還是機會?
威脅》「美國製造」成本高,對台課稅恐成隱憂
《Smart智富》月刊記者就教現駐東京的日商瑞穗證券研究部亞洲科技分析師蓋欣山。他的判斷是,美國亟欲推行保護主義、扶植「美國製造」(Made in USA),單就半導體產業而言,最終的結果恐是不如預期。
「在美國做半導體,是很有難度的。」蓋欣山曾於美國頒布「2022年晶片和科學法案」之際進行相關研究,結論得出:如果台積電(2330)的美國新廠順利落成投產,到了2027年,美國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全球市占率將從2022年的16%,提高到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