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許多長者雖擁有自住房及退休儲蓄,仍擔心「活得太久,錢不夠」或「資產管理不當,遭詐騙」。因此,如何確保穩定的退休現金流,維持財務自主並兼顧資產安全,成為重要課題。對此,筆者認為,若善用以下3大工具整合規畫,就可以妥善因應上述課題:
1.年金保險:
可讓大家退休後的穩定現金流得到保障,特別是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不僅能確保終身收入,還可部分對抗通膨。例如,若投入500萬元於美元利變型年金保險,每月可領取2萬元起的終身年金,確保基本生活支出無虞。
然而,年金保險的流動性較低,一旦進入年金給付期,便無法解約或貸款。此外,若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於年金給付開始前身故,保險公司須將保單價值準備金返還,該資產將納入遺產並需繳納遺產稅。因此,在規畫時應慎選適合的產品,並考慮未來資金的彈性運用。
2.以房養老:
對於僅擁有一戶自住房,且無子女或子女財務獨立的長者來說,以房養老是一種補充退休金的選擇,可活化資產、補足生活費。例如,一戶價值2,000萬元的房產,銀行通常可貸款70%(約1,400萬元)。若以35年(60歲至95歲)為貸款期限,每月可支領約3萬3,000元的退休金(逐月扣除貸款利息)。
不過以房養老也有其風險,貸款利息成本隨時間累積,可能影響最終可領取的金額。此外,若貸款年限屆滿但屋主仍在世,將無法繼續領款。同時,貸款未清償前,房產也無法順利留給子女。因此,長者可依自身需求選擇,如出租房屋的留房養老、賣屋換取退休金的賣屋養老,或捐贈房產換取終身安養服務的捐屋養老。
3.安養信託:
可確保資產按照需求運用,避免資產流失。例如,可將資金存入信託專戶,設定每月撥付生活費、醫療急難金、長照費用等,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此外,信託機制也能設計資產傳承規畫,確保資產按照長者意願傳承。然而,安養信託仍有管理費用的問題,部分長者可能擔心信託成本較高,或是家人誤解自己不信任親屬。但隨著信託制度發展,部分資產可透過投資運作來提升效益,使資產不僅安全,還能穩定增值。
這3種金融工具各有優勢,透過適當規畫,可讓退休財務更加穩健。但由於每位長者的財務狀況不同,適合的方案也有所不同。建議可尋求認證理財顧問(CFP®)等專業人士的建議,針對自身需求量身打造最適合的退休財務策略。

小檔案_駱潤生
學歷:文化大學法律系、德明財經科大理財與稅務管理碩士
經歷:國泰人壽、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副理事長
現職: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成員、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專長:理財規劃、保險規劃、信託規劃

延伸閱讀
▶價值投資3步驟 滾出大財富
▶商業道路上,你不可不知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