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人工智慧好方便,隨意使用當心被告!AI生成作品恐有法律問題?專家4點解答

撰文者:林鼎淵 更新時間:2023-09-19 瀏覽數:12,546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AI科普的講座中,我最常被詢問的問題就是:「我們透過AI產生的文章、圖片、影片、音樂…是否會有法律的問題?」

2023年是AI工具爆發式成長的一年,只要掌握與AI協作的能力,就能大幅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但背後潛藏的法律問題也是我們需要去了解的。


筆者沒有相關法律背景,只是想藉由這篇筆記跟大家分享「法律專家——侯宜秀」在生成式AI創新學院分享的知識。

裡面有搭配筆者自己找到的案例,如果理解有錯誤的地方也煩請大家指正,完整的課程影片請至連結觀看,謝謝大家。

因為AI被資遣的法律案例

隨著AI的到來,許多人都擔心自己是否會被AI取代。

老實說,已經有不少專業人士因為AI而失業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2023年AI繪圖對原畫師的衝擊有多大,有些公司直接裁掉50%的員工。

但其實AI早在幾年前就對部分職業產生衝擊了,在2018年,就有一個月薪12萬的專業翻譯,因為公司引進的AI翻譯系統比他更強而慘遭裁員,相關報導:她月薪12萬負責翻譯慘遭取代,公司引進AI後2年發覺「比人好用」

從法律的角度來講,如果AI能替代人類工作,雇主是可以依法資遣員工的;這部分參考勞基法第11條第4款「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之規定。

AI在每個國家的法律都是不同的

雖然生成式AI很方便,但這些工具背後的訓練資料存在一定的爭議;就像我們最常聽到的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ision,許多人都認為他們將有著作權的程式碼、文章、圖片作為訓練資料,甚至不少人也提出告訴:「知名小說家告OpenAI侵權、藝術家告Midjourney侵權、AI產圖模型Stable Diffusion吃官司」。

因為AI發展得太過快速,目前的現行法律大部分都沒有規範到這塊,所以界線是相當模糊的,而且每個國家的基準不同,比如日本為了鼓勵AI發展就把著作權法寫得相當寬鬆,而歐盟也推出了人工智能法案。

以台灣來說,在著作權上有5項要件「四必一沒有」:

1.必須是人類精神力作用的成果。
2.必須經由「表達」而外顯。
3.必須獨立創作且具有創作性。
4.必須屬於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
5.所謂「一沒有」,就是不可以是著作權法第9條明文規定不保護的標的(ex:憲法、法律、標語及通用之符號、單純為傳達事實之新聞報導所作成之語文著作…。)

小提醒:法律本身就是有解釋空間的,許多案例要真的到法庭上才會知道結果。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