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

被動等待相對低點 投資勝率即可大幅提升

撰文者:雷浩斯 更新時間:2017-03-23 瀏覽數:31,171

大盤上漲時間多過下跌時間,但跌幅大過漲幅

相對低點怎麼找?每個人都知道股票一定是有漲有跌,但是大部分的人對股價的認知都鎖定在幾個月內的漲跌波動;如果我們用年度的觀點來看股市,結果會如何呢?


表1資料取自證交所網站,我整理了9年來的台股大盤指數資料。只要當年度收盤指數高過開盤指數,就定義為「上漲年」,反過來,就定義成「下跌年」。從2008年到2016年的資料看來,上漲年合計有6年,下跌年合計有3年。

其中2008年和2009年因為金融海嘯,以及之後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股市的漲跌幅度都非常驚人,所以這兩年的漲跌幅度算是特例。

如果不看這兩年的話,從2010∼2016年這7年來,上漲年度有5年,下跌年度有2年,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上漲年的次數多過下跌年的次數」。

雖然上漲年的次數多過下跌年的次數,但是下跌年的「跌幅」都遠遠超過上漲年的「漲幅」。我們可以看到表格資料顯示,下跌年的2011年跌了1,967點,2015年跌了904點,跌幅分別是-21.76% 和-9.73%。而2010年和2012∼2014年這些上漲年,漲幅則約600 ∼ 900點,漲幅約8% ∼ 11%左右,2016年也是11%左右。

為什麼跌幅會大過漲幅?有一種說法是「利多總是逐漸醞釀、利空總是突然發生。」股市上漲的力道需要營收、財報獲利的成長消息推動,而這些都需要時間發酵;但股市下跌的情況是一種情緒上的恐慌,恐慌會讓人的判斷出錯,看到股價大跌,心就會慌張,因此跌幅才會又快又猛。

觀察近年大盤最低點,靠近低點時即可逢低布局

接著我們觀察2010∼2016年的最低點,可以發現,除了2014年的低點是8,230點,其他5年來不管是上漲年還是下跌年,低點幾乎都在碰到7,000點∼ 7,700點左右:

2010年碰到7,032點;
2011年跌破7,000點,來到6,609點;
2012年跌破7,000點,來到6,857點;
2013年跌到7,603點;
2015年最低掉到7,203點;
2016年最低掉到7,627點。

所以你可以建立一個很簡單的買進策略:「接近7,000點的時候就準備買進!」這個7,000點也許是7,700點,或者是7,500點,又或者是7,300點,根據當時的情況自行調整。但是千萬不要一次買足!你可以一次建立30%或者50%的部位,之後分批買進。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大盤7,000多點還是很高啊?近年投資人有一個「等崩盤」迷思,這個迷思就是:「我等崩盤再來買股票,例如等大盤跌到5,000點或者6,000點再進場好了!」

如果你設定5,000點再買股票,那麼2010年以來你將完全沒有進場點。如果你設定的條件是6,000點再買股票,那麼2013年之後你仍然沒有進場點,因此你會錯過之後的所有上漲獲利。同時在這段時間,通貨膨脹會每年以2% ∼ 3%的複利效果來侵蝕你的購買能力,到最後你會發現手上的錢愈來愈薄,能買的東西愈來愈少!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