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爛理財
擬定「333 理財法」 兼顧存錢、投資與生活品質
撰文者:余家榮(效率理財王)
更新時間:2019-08-26
瀏覽數:30,055
如果想增加金錢,「節流」比「開源」更重要
如果想要增加金錢,不外乎「開源」或「節流」。假如資產增加的同時,錢也一直流出,就像是洗臉台上的水龍頭持續注水,但是排水孔沒有堵住,水會不斷地流掉,永遠裝不滿。因此,我個人認為,學會開源前,要先學會節流。
在了解節流前,我們必須先釐清什麼是「需要」、什麼是「想要」?例如:肚子餓了,可以吃一個70元的便當,也可以吃一客1,300元的牛排大餐,兩者都能填飽肚子,但是金額差太大。前者算是需要;後者算是想要。
有些人每年都要穿最新款的流行服飾、拿最新款的手機,一直換、一直換,這是「想要」還是「需要」?仔細想想,我們想要的很多,但是真正需要的,其實沒有那麼多。
經濟學課本通常都會寫到:「資源有限,人類的欲望無窮。」我並非要大家縮衣節食,讓店家都沒有生意做,而是,有需要買衣服,就去買;有需要換手機,就去換,但是,如果我們能避開過多的「想要」,就能替未來創造更多的財富。那麼,應該如何區分「需要」跟「想要」呢?
需要:沒有它,便無法過生活,就屬於需要。例如:飲水、食物、衛生紙、保暖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想要:沒有它,並不會影響生活,就屬於想要。例如:千元牛排大餐、萬元名牌手機等奢侈性消費。
我們可以學習電影《哈利波特》裡,新生入學要戴的「分類帽」,試著在每次消費前,問問自己心中的分類帽:「我真的需要這個嗎?」「沒有買會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如果其中一個答案是「否」,這筆消費就應該分到「想要」的那一類。一開始難免會不習慣,但是熟能生巧,多練習幾次之後,將來消費時的辨識度就會大幅提高。
學會「省錢123」,輕鬆控管生活花費
關於花費,我再分享一個「省錢123」的技巧,對於節流也有幫助。詳細說明如下:
技巧1》一進一出
每買一樣新的東西進來,就要丟掉一樣舊的東西。例如:買了一雙新鞋子,就丟掉一雙舊鞋子;買了一件新衣服,就丟掉一件舊衣服;買了一個新的微波爐,就丟掉一個舊的微波爐。
很多人都有從來沒穿過,或是只穿過1、2次的衣服、鞋子、包包,以及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捨不得丟?那就別買新的。倘若買一個新的,就必須貫徹丟掉一個舊的,這樣不但能有效節省居家的收納空間,也能節制消費。
雙北市精華區的土地,寸土寸金,你住的房子可能每坪要價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如果用這招清理出1坪或半坪的空間,不就等於賺到幾十萬元的使用面積嗎?
技巧2》兩件單品
這是多年前我看電視節目學到的。某位來賓分享穿搭哲學:他看到一件單品,例如衣服或鞋子,就會先想想,「家中有沒有2件以上的單品可以跟它搭配?」如果有,再買;如果沒有,就不買。
為什麼呢?因為假如沒有其他單品搭配,你為了這件衣服,可能要另外多買新的裙子或褲子來跟它搭配,本來只打算買1件,最後因此買了2件、3件,就會愈花愈多。
想想挺有道理的,於是我也認真採用了這個方法。之後我逛街,無論是買牛仔褲、休閒褲、襯衫、T恤、休閒鞋等,大多以容易互相搭配為原則,確實省下了不少治裝費。此外,不只個人服飾適用,舉凡客廳、臥室等居家布置,也可以參考這個方法。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