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本刊資料 當一個能力0分的投資小白,在2021年詢問投資專家:「台積電(2330)適合長期投資嗎?」
價值投資學派的投資專家A會說:「當然適合長期投資。」因為A所觀察到的是,台積電從2012年一路穩定向上,甚至從2020年開始業績大幅成長,競爭優勢愈來愈強,市占率驚人。業績推升股價向上(詳見圖3),企業價值被投資人肯定,當然可以長期投資。
同時,專家A心裡想的是,「只要台積電的競爭優勢繼續存在,我甚至覺得可以放到永遠,可是未來變化要再觀察,所以也還不能妄下定論。」
成長投資學派的投資專家B,答案也會是肯定的,因為2020年台積電的營收和獲利都強勢往上成長,深具高度成長特性與價值,所以可以長期持有。B心裡想的是,「這個長期是多長,也不好說。這檔股票只要能維持高度成長,那我就繼續持有;當股價不具成長特性的時候,我就賣掉。」
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到2023年。這時候如果投資小白再次問了同樣的問題,「台積電營收出現衰退,股價不再繼續上漲(詳見表1、圖4),還能長期持有嗎?」
價值投資專家A會說:「當然可以長期持有。雖然遭遇逆風,可是那是因為業績成長伴隨的就是股市投機者的炒作。現在回歸基本面,正是長期投資的加碼好時機。」
成長投資專家B則會說,「因為台積電的營收和獲利有衰退跡象,應該要把股票賣了。」
多數投資人聽到專家A的回答會覺得很滿意,因為立場從一而終。反觀專家B之前說可以長期持有,現在股價下跌就說早該賣掉,有受騙上當的感覺,還會怪專家B怎麼不早提醒大家該賣股票呢!
面對同一檔股票,投資專家因為理論基礎不同,做出的結論也就不同。而缺乏投資學知識,也沒有經過系統性學習的投資小白,會忽視背後的複雜學理知識,自然得不到真正有幫助的答案。
除了對買賣時機有不同的看法,投資專家A和B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也不同—專家A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是最少10年,專家B對於長期投資的定義可能是超過3個月。
就像科學上牛頓(Sir Isaac Newton)和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雖然都談到質量(牛頓的質量公式:F=ma;愛因斯坦的質量公式:E=mc2),可是兩個人談到的質量卻是不同概念的東西,根據《科學革命的結構(50週年紀念版)》第217頁的說明,「牛頓的質量有恆定性,而愛因斯坦的質量可以質能互換」。
討論和累積知識,只有在同一個典範的指導之下,才會有結論。帶著不同典範去觀察,只會得到各說各話的結果。
這不只發生在投資小白身上,投資專家彼此之間也常發生類似的爭論。比如支持元大台灣50(0050)的專家就和支持元大高股息(0056)的專家常常吵成一團。在科學的脈絡中看來,彼此世界觀不同,根本無法互相比較。
博客來購買連結延伸閱讀
▶買台積電卻擔心股價波動,怎麼保持平靜?解惑長期投資人常見3大問題
▶巴菲特為何賣出台積電?傻多存股達人棒喬飛:短期持有不代表價值投資典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