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開講

曾精準料中網路趨勢,今宣稱科技會像生物演化

黑傑克專欄》從電子先知預言 挖出2金礦

撰文者:黑傑克(李挺生) 更新時間:2018-05-15 瀏覽數:2,435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科技想要什麼》的作者凱文.凱利(Kevin Kelly),看起來就像漫畫裡的科學怪老頭,不用化妝,可以直接去拍電影。除了照片像,他的人生歷程,活脫脫就是現代科技隱士(原文發表於2012.11.01)。

這人是嬉皮教主,仙逝一年的蘋果創辦人史提夫.賈伯斯(SteveJobs)也自認骨子裡是個嬉皮。他們兩人,都為同一句話「求知若渴,虛懷若愚」(Stay hugry,stay foolish.)感動。這句話,是凱文.凱利當過編輯的《全球概覽》(Whole Earth Catalog)的標語。那本雜誌很早就收起來,但是在2007年代,卻是科技玩家們的聖典。


凱文.凱利躲在鄉下,但是最潮的電子消費商品製造商,都企盼得到他的青睞,因為早在網路時代以前,他已經是電子商品的犀利先知。他在1994年說,鍵盤是不人性的,觸控、聲音控制將會取而代之;蘋果過去10年產品發展的軌跡,就在實踐他的預言。

早在1995年出版的第一本作品《失控》,提出網路世界這些大預言,除了在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這些網路公司身上驗證之外,還被好萊塢吸收,拍出《駭客任務》那一系列的賣座電影。因為過去的預測準確度太高,所以他談趨勢,資訊產業沒有人敢忽視,我們投資人,更加不能輕忽。

原理愈來愈複雜
運作模式卻日漸簡單
這本書其實是科技史,從十萬年前,人類開始發展語言、符號、使用工具講起。說到後來,他得出一個大結論:「科技體」。

把所有科技合起來看,跟生物體是一樣的,凱文才取「科技體」這個新奇的名字。在這樣的基礎上,許多生物學上的理論,可以搬過來分析科技體。生物會演化,會適應環境變化,科技也會;從生物觀察得到的教訓,也可以搬到科技來試試看。

生物演化的結果,一個方向是愈來愈複雜,這跟科技產品是一致的。早年的手電筒,那原理很容易懂,也很方便自己動手做;現在的發光技術,說是「有機」,卻不是用飼養、種植產出來的,大學專門科系出身才知道那是什麼。

另一個方向,為了持久,卻也有簡化的現象。幾十億年前,最早在地球出現的生物是細菌型態,可以保證在幾十億年後,細菌型態,還是這個星球數量最大的生物品種。組裝手電筒的方式,本質上還是跟100年前一樣,有個外殼把電池跟燈泡包在一起;只是電池變得更小更持久,LED燈泡比起他的祖先,也是變小、變更有力,但是組裝的概念是相同的。

演化產生新品種,但舊品種不見得就消失,科技也是這樣。凱文舉了很多例子,古老的科技,比方說兩千年前就很成熟、牛馬拖著犁耕地這種技術,現在都已經可以基因改造,有吃水很少、不怕蟲咬的稻米、玉米了,但超過半數以上的農田,還是跟祖先一樣,用牛、馬、人拖著犁在耕地。

回歸平凡的電子股
爆發力降低,卻獲利穩定
其實看到這段,就想到很好的投資標的,就是那些回歸平凡的電子股。褪去光環,返回樸實,毛利雖然被嫌只有3%~4%,不像蘋果電腦賣1塊可以賺5毛,但這些公司穩定配息,怎麼算配息率都比定存高很多倍。

1年想增加1萬元的收入,在銀行的存款要接近百萬元才辦得到,換成這些低成長的電子股,1年每股配5毛錢,只要有20張就有1萬元的股息。這種股票的價格,普遍在11、12塊之間,投資20張,還不到30萬元。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