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獲利術
月月領全攻略》ETF組合這樣配,分散風險又能每月收息! -Smart智富ETF研究室
撰文者:蔡名傑 更新時間:2019-09-24
瀏覽數:27,657
日前,監察院調查報告指出,勞保基金最快恐在2026年用罄,屆時財務缺口將高達約834億元,也就是說該勞保年金最快將於2026年破產。如果該年金真的破產,預料將衝擊大部分勞工的退休生活。因此,為了避免破產慘案發生,監委們在報告中促請政府儘速推動勞保制度改革,在勞保極有可能進行改革下,預料將會往「少領、多繳、延後退」等方向前進,想當然耳,未來勞工的勞保保費將愈繳愈多,能領到的老年給付則將愈來愈少,而退休的年紀也將愈來愈老。
單一商品風險過大,可能出現金流中斷
為了不讓自己落入晚退、領不夠的「下流老人」之列,在老後無生產力時,卻無足夠的資產和收入金流因應生活及疾病費用支出,避免「貧病交迫」的情況發生在自己身上,先知先覺者,都已默默開始實施「自存退休金」,不只倚賴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險,更透過眾多投資管道,如股票、基金、ETF、REITs,甚至是不動產收租進行儲備,確保退休後的生活無虞。
而時下最盛行的存股,則多以存金融股為主流,缺乏資產分散、風險分散的觀念,若單一產業發生大變化,影響相關企業獲利下,不只無法獲得配息分紅,甚至可能出現本金受股價下跌侵蝕的情況,反而使退休金愈存愈少。舉例來說,像2008年前後發生的金融海嘯,當時大盤的整體跌幅高達6成,股價(本金)大幅下降外,海嘯亦影響了金融業的獲利及配息能力,使得手中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受傷慘重,無法取得退休後重要的配息金流。
ETF投資簡單,穩定收益
想避免買錯標的、領不到錢的窘況發生,首要是將資產做完善配置,透過股債分散、多元持股等方式降低投資風險,利用ETF就是個不錯的選擇。ETF的中文名為指數型基金,又被稱作被動式基金,是以複製指數的方式,相當於持有多種證券或債券的組合基金,相較於有經理人管理、進行標的選擇的主動式基金,ETF的手續費、管理費較低,對於分散風險而言,是個不錯的投資工具。
而在台灣上市上櫃市場掛牌買賣的ETF種類相當多元,其中包含證券型、槓桿型、反向型與債券型等等,在被動型基金本就有分散風險的功能下,透過持有不同類型的ETF,更能進一步降低投資風險。
再者,存股或是買屋出租需要投入更多心力,進行挑選、汰換標的、修繕、管理和買賣等工作,而一檔ETF就能持有整個區域股市甚至全球股市,或是能買進一般民眾較不易投資的債券商品,且不需要過多的管理,也能透過Reits(不動產收益證券)型態的ETF來間接持有全球各地的不動產。只要好好規畫、配置及持有,就能享受到穩定的收益,有更充裕的時間能夠享受退休生活。
此外,台灣掛牌上市中的ETF,給予配息的月份也相當多元,單檔ETF最多可達每季配息(1年配息4次)。因此,投資人可依照配息月份的不同,將各類型的ETF進行搭配,創造月月領息的ETF組合包,此舉不只能夠分散風險,更可滿足退休金流所需,像是月月都能領薪水般地安心退休。
接下來的這張表,是以評級較高,較適合退休族的投資級公司債與美國公債,搭配投資人最喜愛的台灣50(0050)及高股息(0056)與全球不動產ETF,所組成的配息月曆,希望能有效協助讀者利用ETF建立每月現金流組合:
除了以上搭配外,市場上如元大、群益等投信公司,也有發行組合不同債券ETF的傘型基金,亦是透過債券ETF組合達成月月領息。投資人要特別注意的是,除權息的月份並不代表領息的月份,大約會有1個月的時間差,舉例來說,7月除權息的ETF,投資人戶頭約莫會在8月時收到配息。
最後,要再次提醒讀者,股票型商品會隨相關產業發展和景氣狀況波動,影響其獲利及配息,要適當地搭配債券型或地產型ETF,分散投資、降低組合風險,並且準備好可供3~6個月花費的緊急預備金,以因應任何的不時之需,才能過上安穩和安心的退休生活。
延伸閱讀
▶「類債券」股票型ETF:一檔全包存股族最愛標的,殖利率逾5%,每張不到3萬元!
▶超強懶人投資術》股債通吃的4檔「平衡型」ETF:其中這檔年化報酬率近10%...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