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畫專區

4大保險迷思 破解有招

撰文者:常 聞 更新時間:2018-05-31 瀏覽數:6,528




大銘是個業務,常騎機車在外趴趴go,有天為了閃避巷子衝出來的小狗,不小心摔車。到醫院就診後,護理人員針對傷口簡單消毒、處理後,就請他回家休息。大銘心想:保了多年的保險終於派得上用場了,趕緊聯繫了保險業務員前來拿醫療單據申請理賠。

沒過幾天,拿到理賠金支票,卻才不到600元。大銘滿心疑惑,心想他每年繳了2萬多元的保費,怎麼這次受傷的理賠金這麼低。經過保險業務員的解說,他才知道自己因為沒有住院,只能領到意外醫療險的理賠金。


保險不是買來求心安的,而是買來真正發揮「保障」功能的,很多人都像大銘一樣,誤以為「保險,有買就好」,卻未細究自己到底買了哪些保單、保障是否真的足夠?以下是民眾買保險常見的迷思,建議投保前先釐清楚,才能保障權益。

迷思1:以為買了實支實付醫療險就一定全賠
正解:有住院事實,或是在醫院門診做手術才會理賠
高CP值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是國民保單,但很多人認為不管是發生意外或是疾病,只要有治療行為就可以申請理賠,但這是不一定的,前提是必須要符合1個條件之一,有「住院」或是做「醫院門診手術」,才能獲得理賠。

另外,住院的定義而且在「診所」住院不會理賠,因為診所不符合保險公司所定義的「醫院」。像是大銘這種意外狀況,既沒住院,亦無門診手術,僅能有意外醫療險能理賠。

迷思2:買了醫療險就馬上獲得保障
正解:要等保單生效才算,且還要等待期過後,生病、住院才會理賠
一般醫療險的等待期是30天,重大疾病險的等待期依各家保單不同,30天、60天、90天的情況都有,癌症險則多為投保90天後才生效。

此外,如果忘了繳保費,保單就會停效,在停效期間生病住院是不會理賠的,就算2年內保單復效,在停效期間所產生的疾病住院,也可能不會理賠。

迷思3:小孩保障高於父母
正解:父母是家庭經濟支柱,定期壽險與醫療險保障要足夠
孩子是爸媽的寶貝,很多人在孩子出生時會買足所有的保障,卻忘了自己才是家裡經濟支柱,應該擁有足夠的保障。專家建議,父母親的壽險保障額度可用家庭年開銷的10倍來預估,例如年開銷60萬,至少要有600萬元的壽險額度,如果還有房貸等負債,例如房貸500萬,還要把房貸餘額加上去,至少買到1,100萬元的額度。經濟一點的方式是用定期壽險搭配終身壽險,可以精省保費。

迷思4:只買定期險、不買終身險
正解:低額度終身險有其必要,以利附加附約延續保障到終身
不少人鼓吹定期險的保費便宜、同樣類型的保單買定期險、不買終身險。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觀念,畢竟不少醫療險附約是附加在主約下才能發揮保障,一但定期險主約到期後,契約結束,多數附約就無法再附加,萬一要重新買,等於是在中高齡後被迫用較高的保費才能買到保障。

因此,對於專家建議可以透過低額度終身險搭配附約,讓附約得以持續生效,而不至於因為定期型主約到期後,附約也被迫跟著失效,無法再發揮保障功能。

延伸資訊
壽險+醫療險,保障至99歲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