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健康

腦年齡竟能逆轉!改善3習慣降低失智風險,再用「777大腦保健法」維持腦健康

撰文者:經理人 / 林庭安 更新時間:2023-10-25 瀏覽數:2,637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關鍵字:

健康 失智 記憶 老化 大腦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在61歲那年,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曾文毅透過大腦磁振造影檢查,發現自己的大腦2側顳葉和海馬迴有明顯萎縮,加上父親晚年也受失智所苦,自己屬於失智高危險群。

接著,他做了腦齡檢查,發現全腦神經比實際年齡年輕1.2歲,但在事件記憶網路(也就是顳葉和海馬迴的位置)的腦齡,比實際年齡大8歲,「這個結果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促使我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


這個現實,也讓他在一個接近退休的年齡創業。2017年創辦上頂醫學影像,期望透過腦年齡檢測,協助人們管理腦健康,預防失智。

要管理腦健康的原因就在於,腦的年齡跟人的歲數不一定相同。近10年,有一種新興技術能預測腦齡,把腦齡減去實際年齡,可以得出「腦齡差」(brain age gap)——研究證實,腦齡差愈大,失智風險愈高。

他調整運動、飲食習慣,改騎Ubike上下班、飲食採用168斷食法,「我發現這種飢餓感會啟動身體的再生機制,讓頭腦更清晰。」隔年再追蹤時,他的腦齡比實際年齡年輕了近6歲,而事件記憶網路只比實際年齡老3.7歲。

他用自己實證,透過改善作息、生活習慣,就有機會逆轉腦年齡。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老、做到老,有些人卻會失智?

曾文毅表示,是人,都會老。隨著腦神經結構老化,神經元細胞會死亡、髓鞘(包裹大腦神經元軸突的外膜)會破損,這些退化都會影響認知功能運作,讓人的反應變慢,「但自然老化的認知功能退步,不會影響生活、工作,你可以活到老、做到老。」

活到老、做到老,可以稱為「成功老化」;另一種「老化」是產生有毒病理變化,罹患廣義的失智症。醫學認為,這些疾病和腦內堆積過量的異常蛋白有關。

曾文毅解釋,所有的有毒蛋白,都是從正常蛋白變異而來,「腦健康是有益及有害因子拔河的結果。」

為什麼有些人會失智,有些人卻不會?「關鍵在於腦的環境。」曾文毅用COVID-19比喻,如果確診,卻又住在空氣汙染的環境裡,肺部就會很難復原。簡單來說,即使大腦有異常蛋白堆積,但只要讓腦的環境有充足的保護因子,人就能「成功老化」。

少吃、多動、好好睡,避免對腦有害的因子

要保持腦部的大環境,就必須做一些有益大腦的事,「少吃、多動、好好睡,這是最基本的。」曾文毅提出簡單、易執行的「777大腦保健法」:每天走7,000步、吃飯7分飽、睡眠7小時,從運動、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就能增強腦力。

保養大腦,除了趨吉,也要避凶。「要把腦的環境弄糟,其實很容易。」曾文毅表示,久坐少動、有失眠困擾、時常熬夜、喜歡吃重油重鹹與甜食、曾經有腦傷、時常焦慮與憂鬱、不喜歡社交等,都是讓大腦發炎的危險因子。

他也強調,人的大腦在35歲是顛峰,反應、記憶力最好,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就會慢慢衰退,「年輕人相對有本錢,會分泌比較多可以保護頭腦的分子,但當年紀變大,如果不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腦內環境就會變差。」

他表示,腦的健康會影響記憶力、判斷力,進而影響綜合決策的能力,「企業主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腦健康,如果腦不正常,就會做出錯誤決定,影響層面會很大。」

此外,不只是工作面,如果腦不夠健康,也可能會衝動購物、無法管控自己的情緒,比較容易有失序的行為。

本文獲「經理人」授權轉載,原文:容易衝動購物、情緒失控,可能是大腦健康亮紅燈!改變3個習慣,就能增強腦力、避免失智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40歲的哀愁:拚不過新鮮的肝、靈活的腦,薪水不升反降!工程師也面臨中年危機?
提案多次被拒、工作沒動力怎麼辦?4步驟與情緒「共處」,找回積極心態!
追劇不用人催,該做的事卻一拖再拖...想停止偷懶、提高執行力,就要適時「給大腦糖吃」
以強攻強vs.持強補弱?她以自身經驗佐證:厚植自己的強項,也能異軍突起

經理人最實用的管理知識交流和學習平台!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提升績效。
為全國行銷企管月刊銷售 NO.1


  • «
  • 1
  • »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