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職場的選擇與被選擇,其實富含學問!解析4種風格,助你提高面試勝率
撰文者:職場裡的人類圖 更新時間:2024-10-09
瀏覽數:1,491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摘要
人生中有些真相,還是不要太明白來得好;但職場上的真相,我則懊悔自己太晚才知道。面試官說得不錯,感受也異常精準。我想起自己在面試某些優秀人才時,心中偶爾也會浮現這樣的不安。
我一直是個熱愛面試的人,甚至有點享受每一次的面試機會。這麼多年來,雖不能說戰無不勝,起碼勝率傲人。因此,當職涯進展到必須接觸招募者的時刻,我總下意識地對表現不同於我的面試者,感到嘖嘖稱奇或深覺惋惜。
當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心態,會為我的團隊帶來許多不必要的磨難。在此之前,倒先經歷了絕無僅有的面試滑鐵盧。回想起來,那是我嘗試轉換跑道的重大挫折,以自己十拿九穩的談吐和歷練上場,以為志在必得。
對方是首屈一指的上市櫃企業,只要進得了窄門,職涯從此鍍金不說,不出幾年必能財富自由。因此,摩拳擦掌者眾,而面試的過程,更是前所未有的刁鑽繁瑣,測試智商、更考驗情商。
我一路挺進,在前輩告誡我要千萬謹慎的大魔王關卡,也自覺表現不錯。那一關,我見到僅存的對手數量,只剩不到5根手指頭,他們和我年紀相仿,儀表出眾;我也注意到,自己是進入最終考核關頭的唯一女性,心裡一邊七上八下,一邊抖擻著精神,鼓舞自己要爭氣。
面試自認出色,未被錄取竟成職涯心魔
面試我們的是2位考核官,一位是溝通部門的最高主管,另一位則是掌理集團萬機的營運首腦。他們的風格有些不同,一人嚴謹,一人幽默,但整體來說不脫企業給人的穩重形象,我們在交叉著閒談與詰問的對話中,完成了最終面談。
結果亦很快出爐,十分符合其產業明快敏捷的節奏,人資主管直截了當地告知,他們錄取了另一名候選人;但兩者之間的差距很小,我只位居第2。由此勸慰我不必喪志,有機會希望能再度合作。
那通電話的語氣,跟目前紅透半邊天的廚藝實境節目《黑白大廚》的裁判如出一轍,真的只差一點點——不過,你被淘汰了。
年輕的我,可還沒有那些優秀大廚們的風度,能將失敗視為學習,認為盡力過就沒有遺憾——不!我超級遺憾,更無比疑惑——只差一點點?到底差在哪裡?頭腦迅速將所有面試環節掃視過一輪:我可能有幾個英文單字發音不太標準?或者回答棘手問題的時候,停頓時間多了2秒~3秒之久?還是我不夠衣著正確,沒有穿上正統的套裝,而選擇凸顯自我風格的Look?
等不及我的小劇場播映完畢,人資主管已經客氣地掛上電話,而我也提不起去電追問的勇氣。就這樣,這個面試失敗的印記,如同再也解不開的懸念,又陪著我度過了接續幾年的職涯生活。
憑著落敗後的憤慨,我加倍努力工作,得到籌建團隊的機會;不過,面試新成員時,這個落敗的紀錄仍不時縈繞心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盡力維持融洽和嚴謹並進的面談氛圍。然而,儘管相談甚歡,感覺志同道合,但事實證明,我總是找不對人。團隊的新人折損率很高,有的甚至待不滿半年就走人。我很氣餒,不輸面試失利後的遺憾與疑惑,一度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但要走去哪裡,卻毫無把握。
能否給予面試官內心踏實感,成為勝負關鍵
有一次,我在朋友牽線的飯局,再度遇上了當年面試我的那位溝通部門主管,沒想到他還記得我,大老遠便向我熱情招手。時隔多年,他已經決定功成身退,開啟第三人生。趁著場面熱絡,我便斗膽向他提出那個擱置在心頭多年的懸念:「當初,為什麼不是我?」
他輕撫著臉頰,說出令我震撼萬分的話:「你真的很優秀,在任何令人感到尷尬或不安的情境裡,都能安然自若地破冰,展現出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你的表述也非常精彩,起承轉合流利而生動。可是,我們就是不太確定。」
啊?什麼意思?
「你離開之後,我們總覺得好像少了些什麼。比如你的資歷與實力,似乎沒有在講述的過程中被完整闡明;你表達的比較近似於經歷和感受,這讓我們始終有點不安,不確定你究竟能不能應付艱困的挑戰?雖然聽你敘述的時候很享受。而另一個面試者,就比你多呈現了踏實的一面——這真的只是一點點的差異,但對我們而言,安心感與確定感,非常重要。」
啊,人生中有些真相,還是不要太明白來得好;但職場上的真相,我則懊悔自己太晚才知道。面試官說得不錯,感受也異常精準。我想起自己在面試某些優秀人才時,心中偶爾也會浮現這樣的不安。
對方說得很精彩,但我就是不太確定,他的真實行動是否也會一樣精采。
想要脫穎而出,唯有徹底認識自己才能表現亮眼
我以為,面試時的認知落差,一定和面試技巧脫不了關係,但《面試的科學》作者安娜.帕帕利亞(Anna Papalia),則提出有別於以往傳授面試訣竅的觀點,「面試脫穎而出的關鍵,就是充分『認識自己』,如果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就能在面試過程中表現得更好。」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招聘主管,當深入了解自己的偏見、偏好,以及給人留下的印象,便會做出更明智的招聘決策。
謝謝出版社向我引薦了《面試的科學》這本書,同時深信在職場混跡多年的我,將會認同任何形式的面試,都是培育和展現自我覺察的管道之一。我花了近2週細細研讀這本書,過往20多年的面試和招聘場景,清晰地重現眼前。
我發現一個從未被我正視的真理,誠如作者所言:面試,就是回答一連串和自己有關的事情,首先,得了解自己的面試風格,學習以最清晰、自信和真實的方式展現自己,而不是在面試過程中試圖偽裝。
潛心研究數年,安娜.帕帕利亞建立了一套專屬的面試風格評估系統,將面試風格分為以下4大類,適用於面試者與招聘者,反映不同風格類型的優先考量、心理軟肋,以及在面試中會採取的策略:
1.魅力型:想要被喜歡,透過積極表現來展現價值;將面試視為表演,這是他們的舞台,他們是這場表演的主角(擔心不被接受或不被喜歡)。
2.挑戰型:想要做自己,透過提出質疑來展現價值;將面試視為交叉詢問,他們需要得到問題的答案(害怕得不到尊重)。
3.審視型:想把事情做到完美,透過精準的判斷來展現價值;將面試視為一項測試,結果不是通過就是失敗(最大的憂慮是展現自身的脆弱)。
4.和諧型:想要保持和諧、融入環境,透過友善來展現價值;將面試視為團隊成員的選拔過程(深層的恐懼是感受不到歸屬)。
由於對這個系統充滿好奇,我上線參與了安娜.帕帕利亞的面試風格測試,雖然所費不貲,但詳盡的分析報告,確實點出了我在面試和招募時的巨大盲點,個人覺得非常值得,也完全解答了我當年為何落選,以後之後面試經常看走眼的疑惑。
公司招聘的是「適任者」,而非「處事圓滑者」
可能面試過我的招聘者會同意,我是不折不扣的魅力型面試者,很容易敞開心扉,說故事的能力一流;更細緻一點來看,我是偏和諧型的魅力型風格,不是最外向風趣的那個,卻能巧妙適應任何面試風格,並在面試時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依循對方的應對,適時調整自己的回答,展現體貼、成熟、深思熟慮的那一面,因此所向披靡。
但當碰上挑戰型與審視型的主試者時,這些魅力卻不見得有加分的效果。因為過度重視和人取得連結,博取喜歡和認同,因此在聽不到完整資歷與技能、沒有妥善應接每個問題之前,這份熱情會顯得空洞,而和諧則會被視為沒有主見、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
相對地,兼具和諧型與魅力型風格的我,在面試他人時,往往傾向以漫無邊際的社交對話起始,期待對方也能卸下心房,好好展演自己的獨特訴求。然而,不是所有面試者都習慣這樣的隨性設計,缺乏明確與結構化的面試流程,使我容易被自己喜歡的求職者吸引(通常也是魅力型或和諧型面試者)。所以,我錄取的人,通常是和我高度相似、而不是能夠勝任這份工作的人。
對於我的盲點,安娜.帕帕利亞提出中肯的建議:「你值得做自己。」不要為了努力建立人際連結而分心,也不必太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以至於忘記討論和回顧自己的資歷是否合適這份工作。不妨擷取挑戰型堅定的精神以及審視型務實的態度,在魅力和技能之間取得平衡。
回歸招聘者的身分,安娜.帕帕利亞則提醒,「公司已經有了你,不需要再多聘用另一個你。」切忌僅憑應試者的個人魅力、內在潛能,就做出任用對方的決定,因為公司該雇用的,是一個可憑過去經驗證明自己適任的人,或是能在面試過程中,解釋自己的技能可以如何應用到新職位的人,而不僅僅只是一個討喜、圓融、有潛力的人。
年屆45歲,我不知道未來面試與招聘的機會還有幾何,《面試的科學》這本書雖然以探討面試風格為主,卻提供我更寬廣的覺察觀點,來看職涯中的選擇與被選擇。
如果你正在準備令人躍躍欲試的新工作面試,請記得,面試的終極目的,不是找到工作,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能夠投入一個反映個人價值並獲得尊重的職缺,當然很棒,前提是你必須足夠了解自我。
若你是求才若渴的招聘主管,請記得,我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錯誤的。一個人在面試中的表現,未必能與工作勝任程度成正比。要避免偏誤,請多採取結構化面試,向每位求職者提出相同的問題——專注於提問、而非談話,給予求職者足夠的空間來應答與分享,再據此預測其未來表現,可以有效降低模糊空間。
時序進入第4季,謀職與徵才格外不易,祝福大家,掌握自己的面試風格,找到自己的伯樂與千里馬。
本文獲「職場裡的人類圖」授權轉載,原文:面試的科學
延伸閱讀
▶公司給壓力,部屬覺得你不體恤,主管好難為?避開3地雷,溝通直達對方內心
▶規畫工作,你會想好備案嗎?絕不折衷的主管看似天真,卻教會她這件事
▶面對失敗,你會「好挫折」或「沒關係」?太鼓勵自己正向,有時竟是心累原因
被職場耽誤的人類圖探索者,也是不帶電的投射者。
2/4直覺權威投射者,情緒、薦骨、根部、意志力,四大皆空,假冒「偽生產者」長達20年。六年級後段班,世俗價值裡的職場中堅。 人類圖使我相信,荒蕪的沙漠盡頭,將有汪洋湧泉,卸除制約後,我終能回歸愛之船本色。如果,你正處於沙漠之中,這裡有一些試驗過後的路徑作為參考,但願我們節省氣力,少繞遠路,互相扶持。
粉絲專頁:職場裡的人類圖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