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修充電

新手除錯2》財金教授邱顯比

晚買早賣?過度自信惹禍

撰文者:黃嫈琪 更新時間:2010-09-27 瀏覽數:35,920

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邱顯比


當股票獲利的時候,你是不是常常急著賣,接下來漲了好長一段卻沒賺到?賠錢時,是不是又不願意認輸,最後才發現,手中剩下的淨是一堆爛股票?

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邱顯比說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國內基金界有個說法,新基金募集後,最常被大量贖回的時期,是淨值10.5到11元時,也就是投資人賺了5%~10%。如果發行後跌到9元、8元,反而很少人贖回,投信反而有管理費可賺。」

邱顯比在新書《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當中,從行為財務學的角度出發,指出投資人的行為其實摻雜著許多不理性,導致錯誤的投資決策。其中,賺了一點錢就急著跑、賠了錢卻遲遲不想賣,就是一種不理性的心態,在行為財務界,被稱為「錯置效果」。

學歷:美國華盛頓大學財務博士
經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證券期貨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財務學會監事、理事
現職: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
著作:《基金理財的六堂課》、《少犯錯,一生都是投資贏家》(本書與朱成志合著)











行為不理性,嚴重影響投資績效

他引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卡尼曼(K a h n ema n)與特佛斯基(Tversky)的「展望理論」(ProspetTheor y)。這個理論提出兩大主張:第一,人做決策時,會下意識在心中設定一個參考點,當成獲益或損失的判斷標準;第二,面臨獲益時,會想要避開風險,以保住成果,但面對損失時,反而願意承擔更大風險,以扭轉局面。

邱顯比解釋,「人喜歡肯定自己的感覺,投資的時候,如果能盡快保住獲利,就能完成自我肯定。」這種心態與行為,更被行為財務學認為是股市波段的成因。而按照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 theory)的理論,出現好消息或壞消息的時候,股市應該要立刻反映,但在實務上,漲跌卻都是慢慢發生,股價經常一路慢慢漲上去,因此出現所謂的波段行情,這就是因為很多投資人賣太早,他說,「很多人提早賣,希望有賺錢就獲利了結,因此價位就沒辦法反映上去,賠錢時也是緩慢反映在價位上。」

賺錢賣太早,賠錢卻又賣太晚,會嚴重影響散戶的投資績效。邱顯比舉例,最近他研究一家全球性的期貨管理公司,該公司主要採用技術分析,在全世界約150個市場交易,交易標的非常分散,策略是追求每年穩定賺取8%的報酬率,他們分析,交易賺錢的機率僅有51%,也就是說,相較於賠錢交易,優勢只有2個百分點,但是他們追求賺錢時一定要多賺一點,賠錢時要少賠一點,以此方式,來達到長期年化報酬率8%的目標。

邱顯比建議散戶投資股票,也應該採用類似方式,來克服過度自信或過度恐懼,減少不理性造成的錯誤決策導致績效不佳的問題。他提供4個方法,幫助投資人:

1.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過度自信

投資人首先要了解,自己可能有不理性的心理傾向,多數人也容易對自己的能力抱持過度自信,以為自己能打敗市場,事實上並不然。「我接觸過許多專業投資機構,他們都承認,要長期打敗市場很困難,即使只贏2%就很了不起。」邱顯比說,許多投資人,既缺乏專業的研究工具,甚至不太用功,卻盼望年報酬率可以達到20%、30%,很明顯是自信過度。
他也強調,這種「不理性」是一種系統性行為,不只發生在散戶身上,專業的機構法人也一樣,只是症狀比較輕微。了解到這一點,就能夠時刻提醒自己,降低對投資決策的負面影響。


您可能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