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於2016年2月宣布實施負利率政策,不久後,台灣央行也在3月24日的理監事會議上宣布降息半碼,一時間讓許多人憂慮,台灣是否也會步入負利率的腳步?
事實上,截至2016年3月底止,全球已經有23個國家央行實施負利率,而鳴槍起跑的第一個國家是丹麥,早在2012年7月便開始實施。負利率政策的原意是希望把錢逼出銀行,以活絡經濟,但這個政策在不同國家卻展現出不同效果,例如歐元區的瑞典政策奏效,但對丹麥則無用,該國經濟依然未見起色。
這一次央行降息引起諸多討論,是因為前一次因金融海嘯而起的降息循環,央行降得又急又猛,從2008年第3季到2009年2月,8個月間共降息了7次。
至於台灣會步入日本負利率後塵嗎?在基金投資上又應該做什麼調整呢?本文專訪了有「基金教授」之稱的南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無責任投資論壇版主朱岳中,請他針對負利率時代下的基金投資策略,提出進一步建議。
朱岳中首先對記者強調:負利率政策對投資不是壞事!民眾不必過度驚慌。
他解釋,就是因為大環境不佳,央行為了讓經濟添加柴火,而祭出負利率政策或是降息,只是這個刺激經濟的效果會因為市場利率環境與景氣氛圍而不同。
當市場還在高利率水平的時候,降息會有顯著的效果,股、匯、債有可能齊漲反映;但是台灣已經是個長期低利率的趨勢,景氣也很低迷,因此降息效果就會很有限。
回到基本面來看,負利率政策下還是會有資產受惠,舉例來說,從2016年2月以來,新興市場與高收益債市便反彈不少,這是因為保守型的資金匯往相對高息的資產移動,尤其是當成熟國家多在實施負利率政策時,新興國家相對的債市利率就相當具有吸引力。
因為油價從2014年高點已跌落非常多,再加上美元獨強、其他國家貨幣相對弱勢的情況下,讓出口占比高的國家因輸出成本降低、出口商品相對具競爭力,帶動企業盈餘成長。再說,除了美國之外,歐洲與日本、中國等大型經濟體還是維持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對於經濟活絡有一定效果。
只不過,美國升息,其他國家則多數降息,在全球央行利率政策分歧的情況之下,市場的波動有可能更甚於2015年,再加上全球面臨人口老化、經濟停滯的情況,即使是啟動升息的美國也仍處在經濟轉型期,而中國、歐洲與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還在努力救經濟,投資前景並不如想像中樂觀。
因此在基金投資策略上最好就要更靈活,以定期定額策略賺趨勢財,搭配單筆進出操作賺投機財。
全球景氣不振,當美國聯準會(Fed)開始收斂升息腳步,全球降息與負利率的趨勢不變的話,基金投資策略該如何因應與調整呢?想要打造5%的年報酬率難嗎?朱岳中認為,只要挑對趨勢市場,其實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