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亞(化名)今年39歲,從事行政工作,她希望在離開職場之後,可以擁有被動收入,就不必擔心退休時的生活花費。因此,她開始利用股票、基金以及保險,藉由這些投資工具,小亞期望可以達到這項目標。
其中,小亞開始投資基金,是經由理專的介紹,但由於當時並沒有自己研究,只聽了理專的建議就買進,沒有得到預期的報酬,最後以賠錢贖回收場,她也暫時不再接觸基金。
直到5年前,小亞聽了朋友的意見,認為綠能、再生能源等標的,在未來極為看好,她這才決定投資綠能相關的基金。一開始基金績效表現良好,一度達到40%的報酬率。因為報酬好,小亞就長抱,且不再特別關注這檔標的。
然而,在她某次檢視投資組合時,才發現這檔綠能基金的報酬率,已由正轉負。她這才驚覺在自己的疏忽下,原本賺錢的基金已經變成賠錢,小亞表示,這次賠錢的經驗讓她上了一課,也養成她之後都會定期檢視投資組合的習慣。
「我是願意接受高風險的投資者。」小亞說。在眾多投資工具當中,她定位基金為賺取價差的工具。她認為在追求較高的報酬的過程中,她也願意承擔較高的投資風險。因此小亞在選擇標的時,會將重點放在未來的報酬性,並不會特別考慮該檔基金的配息。
不過她也坦言,目前持有的基金中,除了東協基金有繼續定期定額之外,其他的皆暫時停扣,整體基金組合的報酬率並不理想,離她預期的目標其實有一段距離。尤其像是幾檔負報酬率的基金,儘管堅守定期定額的方式,但每個月看著基金組合的績效表,不知道應該等待市場反彈?還是就忍痛贖回出場。經過這幾年投資基金賺少賠多,小亞想要知道如何改善目前的投資困境。
致勝關鍵1》積極型投資人仍應配置債券型基金
小亞希望可以投資報酬較高的標的,因此在選擇基金時,幾乎以股票型基金為主。但在市場愈來愈捉摸不定之下,像小亞這樣願意接受高風險的投資人,到底有沒有需要在組合中配置債券型基金呢?
專家建議(怪老子):觀察小亞目前的基金配置中,可以發現她只單壓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並不受到青睞(詳見表1)。儘管股票型基金容易帶給投資人較高的報酬率,但投資人仍不應忽略債券型基金,後者在投資組合中可以扮演穩定投資波動的角色,亦能提高整體報酬率。
建議可利用公式「90-年齡=股票型基金比重」來計算。年輕一點的投資人在配置上,股票型基金可高於債券型基金;而年紀較長的投資人,在組合內則應漸漸調高債券型基金的比率,才能降低投資時的風險。
但投資人要留意的是,並非掛上債券類型的基金,就能在投資組合中擔任穩定波動的角色。如果投資人選擇的是「高收益債券」,由於它和股票的連動度高,其實要放在股票型基金的部位來檢視。在配置債券型基金時,應該要以「投資等級債」作為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