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壢的牛肉麵很有名,很多學生都聽過我講過這故事。
【四家牛肉麵店】
有條街上開了四家牛肉麵店,第一家店招牌上面寫著:「全世界最好吃牛肉麵店」,第二家店的招牌上面寫著:「全亞洲最好吃牛肉麵店」,第三家店的招牌上面寫著:「全台灣最好吃牛肉麵店」,第四家店的招牌上面寫著:「本條街最好吃牛肉麵店」。
這故事告訴我們要專精本業,做到「小池塘裡當大魚」。
四家店競爭的過程,真的很精采也互蒙其利,他們在陸續開業後,因為生意越做越大,隨即成立職業工會,保證勞資雙方的工作權與經營權,於是,生意越來越好,尤其是那家「本條街最好吃牛肉麵店」。
【工會聯盟】
尤其在工會成立後的第三年到第五年,那種榮景,全台聞名,麵迷瘋狂排隊搶購牛肉麵,就算大排長龍,也在所不惜。
沒多久第二家、第三家店生意也開始蒸蒸日上,很多老闆看到牛肉麵生意可以做,這下子出現了第五家、第六家、第七家牛肉麵店。同一條街上牛肉麵店越多,生意自然有好有壞。幾年後爆發「牛肉」出了問題,原先進去吃麵的客人都不去吃了,幾年後,兩家老店倒了,一家新店也倒了,最後還是只剩四家。
其他業者覬覦中壢牛肉麵市場,在隔壁一條街,也宣布成立牛肉麵專區,拉走了部分原來牛肉麵的客人,那條街的生意開始下滑,幾年後的分分合合,加上口味重疊,也沒有比較好吃,終究,還是只剩一條街,還是只有四家店。
十三年後,原來的全世界、全亞洲、全台灣牛肉麵店,開始引進外國技術,大舉挖角優秀師傅,讓更多年輕師傅、廚藝更好的師傅,進到牛肉麵店服務,把原先的土法煉鋼、服務不周全、技術不良的問題給大幅改善,最近十年來,「綠橘色麵店」拿下四次全國牛肉麵比賽冠軍,「綠色麵店」拿下兩次冠軍,「藍色麵店」在易主前拿過一次,易主後也拿過一次,原先的「本條街黃色麵店」也拿過兩次冠軍。
黃色麵店有位「人氣廚師」,廚藝精良、人品端正、帥氣直逼明星,瘋迷總統夫人與廣大麵迷,他光靠煮麵,月入55萬,其他小廚師都望其項背,好像老闆都把這幾年賺的錢都給了他,其他人,總是廚藝再精良,薪水與職位均無法與之匹敵。
【挖角的引爆點】
今年,本條街麵店的一位「退休領班」,被綠色麵店今年剛易主後的「紫色麵店」挖腳,薪資與職位都有機會上升,黃色麵店去跟工會聯盟表達意見,它們認為紫色仗著有錢,大舉挖角自家的人,聯盟只好說說話,希望大事化小,問題是,員工要去哪裡,工會管得著嗎?不太可能加薪,我就跳槽,有錯嗎?我只會煮牛肉麵,現在老了煮不動了,只能教人煮牛肉麵,換一家教,這樣也不行嗎?工會聯盟真的想管嗎?還是不好意思,只是出來講講話而已?二十一世紀的牛肉麵市場,大吃小的形式,土法煉鋼、沒錢經營,光靠一位廚師,能夠挽回大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