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造成蛋殼厚薄、顏色、斑點等,與雞隻的營養、緊迫、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基本上尚不至於影響雞蛋品質,更不能以蛋殼斑點判定是感染沙門氏菌。
網路流傳「雞蛋殼上長斑的雞蛋最好不要吃,因為這種長斑點的雞蛋,很可能是因為感染了細菌」,農委會表示此訊息並不正確。
學者指出,雞蛋有二層天然的保護膜,蛋殼黏膜與蛋殼膜可以保護雞蛋不受病原菌感染,因此雞蛋的內容物蛋黃及蛋白是安全的,母雞於產蛋期間容易受到環境溫度、營養、緊迫等因素影響,導致蛋殼厚薄、顏色差異,又蛋殼斑點、顏色則因品種而異,但基本上屬於自然現象不至於影響雞蛋品質,更不能依據蛋殼上斑點來判斷有被沙門氏菌感染。
母雞的卵巢大約每天會排一個卵(即蛋黃),蛋黃隨即在輸卵管慢慢往前推進,推進過程經過輸卵管,會慢慢分泌蛋白加到蛋黃外面,然後再分泌黏液形成兩層蛋殼膜。大約4個小時後,推進殼腺也就是子宮,蛋殼會於在此形成約需21小時,鈣沉積與色素降解則在此階段完成,最後從泄殖腔產出到體外,即市售之生鮮雞蛋。
就如同人類生產一般,正常母雞產道是無菌的,正常情形下蛋黃、蛋白或蛋殼表面應該都是無菌的,除非雞隻若輸卵管遭細菌感染,或雞蛋受到人為破壞性損傷,才會污染到蛋白,但這種機會非常少見,業者也會謹慎處理這些蛋品不致流入市面。
農委會強調,一般市售雞蛋都是未受精蛋,不應有死胚蛋或是有看到血管的臭雞蛋存在,多為購買後不當儲存或儲存過久,造成蛋品已變質發臭、發霉,不能食用。另市售洗選蛋在洗選製程中,已透過人工或機械將有裂痕的蛋剔除,因此購買生鮮雞蛋若有裂痕,應為運輸過程經外力或搬運造成。
裂殼蛋因蛋殼外表黏膜或蛋殼膜破損,容易遭微生物污染,衛生品質確實需特別留意,國內外的確曾發生過沙門氏菌引起的雞蛋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於飼養管理或加工保存不當所引起,多半不是雞蛋本身引起的,若遭污染也並非以蛋殼有斑點為判斷依據。
農委會提醒,台灣氣候高溫多溼,購買生鮮雞蛋,最好置放於冰箱冷藏,以保持蛋品鮮度,並於保存期限內食用完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
食力網粉絲團
小檔案_食力foodNEXT
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民眾已失去對食品的信心,易被錯誤訊息操弄;當信心崩解、食安支持系統支離破碎,我們相信「食的根本」不應該被拋棄,而是應該將食的正確知識有系統傳遞,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
通膨吞噬保障?快讓保障自動加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