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單筆波段操作基金
最多一個波段可賺40%
隨著職場上一路加薪,例如從2萬8,000元加到3萬2,000元後,我把零存整付的金額從3,000元提高到5,000元,也開始強迫自己用5,000元扣款買基金,從存死錢,邁入投資理財之路。
很幸運的是,當我從1998年開始投資基金以來,直到2000年科技泡沫前夕,基金績效都是賺多賠少,更堅定了要認真學理財的信念。
入職場的前2年我毫無積蓄,慶幸的是沒有負債,之後的3年我用力追趕,靠零存整付與定期定額投資,在27歲存到第一桶金。當時我是這樣做的:
做法1》
零存整付轉定存,累積投資本金
在1999年以前,定存利率還有5%以上,等於是10萬元的定存,每年可以收超過5,000元的利息,直到2000年發生科技泡沫後,定存利率才急轉直下。
當我透過零存整付來強迫儲蓄,同期間也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零存整付1年期滿後,我會直接轉入1年期定存續存,每一年會多一筆6萬元的定存。這個方法執行2年後,透過記帳,我也能把每月開銷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我就把全部的可運用資金投入基金中,每月扣款3檔共1萬5,000元,每一年的報酬率超過10%。
做法2》
滾入基金投資,停利不停損
當時的我不懂停利,更不懂停損,碰到科技泡沫後,基金由正轉負,一路從虧10%、20%,最慘烈的電訊基金甚至虧損達70%。典型散戶如我,遇到虧損的第1個月還能忍受、第2個月繼續催眠自我,到了第3個月,就停止繼續扣款了,因為不想愈賠愈多。
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高點不贖、低點停扣,紙上富貴有如滄海桑田。之後,我又把資金轉入零存整付,但受到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定存利率從2001年摔破5%後,就再也不回頭了。
科技股災大約維持了1年多,雖然停止基金扣款,但我依然持續關心基金帳戶價值變化,當我發現虧損從40%,收斂到35%、30%時,代表市場已經止跌回升,我就重新啟動定期定額扣款計畫。
在市場起飛的時候,只要開始投資,績效很快就會看到正報酬。而我在2000年轉換跑道到財經雜誌上班後,開始密集接觸各種投資訊息,我也開始試著單筆做波段投資,一開始從每筆5萬元開始試單,只要選對市場,每筆至少有10%的報酬。
投資了幾次有信心後,我就維持每次單筆進場以10萬元為單位,這樣的方式是讓我自己很清楚在每一次獲利出場後知道「淨獲利」是多少。
舉例來說,拿10萬元投資A基金,網路銀行對帳單顯示獲利12.8%,當我決定贖回,在扣除相關的銀行信託管理費、贖回手續費或其他費用後,可能入帳金額剩下11萬2,000元,若再扣除當初的手續費2,500元,等於淨獲利只有9,500元,實際報酬率僅9.5%。
之前在科技泡沫慘賠的經驗教會我:不要貪心,有賺就跑。單筆投資只要獲利超過15%或是20%我就贖回,雖然事後證明,那檔基金持續上漲,但我並不覺得可惜,對我來說,用10萬元賺到2萬元,約當半個月的薪水,就心滿意足。
不過,當操作順遂,胃口會被養大,我的停利點也慢慢地往上調高至25%、30%。對於單筆投資的市場,我會選擇已經定期定額一段期間的基金,原因是長期投資,比較能掌握這一檔基金的淨值變化,例如該檔基金的淨值大約是在20元∼35元間,只要市場跌,淨值掉下來,我就買進,到達預設停利點,就賣出,同一檔基金也可以來回波段操作,獲利最多的當屬礦業基金,一個波段可以獲利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