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般人為什麼總是存不了錢?修習「存錢」這堂課,大家常犯以下3個錯誤:
錯誤1:
ㄨ等薪水增加再來存錢
○把存錢變習慣,零錢也能存
很多年輕人總想等薪水增加時再存錢,但他們沒想到,消費一旦成為習慣,薪水增加,消費跟著增加,根本無法存錢。
美國理財大師大衛.巴哈(David Bach)就指出,大部分收入大幅增加的人,會穿得愈來愈體面,開的車愈來愈名貴,用餐地點愈來愈高級,旅遊方式愈來愈花錢,但這些人卻不是愈來愈富有。
錯誤2
ㄨ收入-支出=儲蓄
○收入-儲蓄=支出
許多人喜歡精算每個月的花費,想著如何把支出結餘的部分存下來,結果,卻還是存不了錢,為什麼?因為存錢的公式用錯了,「收入-支出=儲蓄」的存錢公式,證明是不可行的,你應該換個公式,先把每個月要存的錢扣下來,剩下的錢才能花費。
「收入-儲蓄=支出」看起來很簡單,卻能產生巨大的威力!
大衛‧巴哈推行「先付錢給自己」的觀念。簡單說,就是在薪水入帳後,你應該先將部分存下來,給未來要退休的自己,其他才拿去付帳單。
錯誤3:
ㄨ太相信自己存錢的意志力
○存錢要有目的
劉凱平提醒,人們的存錢意志很容易軟弱,尤其現在是消費主義至上,誘惑太多,「存錢要有目的,不能老是告訴自己上車、上車,可是連自己要去哪個目的地都不知道。」
*掌握祕訣,輕鬆執行!
這些錯誤的存錢心態要如何克服,讓自己開始有正向的金錢流向,把錢存進自己的帳戶中?這條存錢路要走得好、走得久,你必須掌握以下3個祕訣:
祕訣1:每月薪水至少存下20%
在使用「收入-儲蓄=支出」的公式時,你得先決定存錢比率。
設定存錢比率當然隨人而定,但是設太高,影響生活品質,設太低,達不到實際的存錢目的,學問其實不小。對一名剛進社會、月薪3萬元的人來說,如何起步才恰當?
假設月薪3萬元,從25歲開始每月存下薪水的20%——6,000元,使用定期定額基金來累積,長期持有下來,年報酬率10%是合理的預期,經過時間複利,可以在34歲時,存到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假如,願意每月存到9,000元,相同的報酬條件,不到32歲就可以存到第一桶金。而同樣的習慣一直累積,到60歲可以有近2,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