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保險業,就是集合大眾閒散的資金,交到保險公司的資金池裡(繳交保費),萬一誰家出了什麼意外,就從資金池裡拿出一筆錢去救助他(理賠),其中除了因應未來發生理賠或到期給付,而必須預存起來變成「責任準備金」的錢之外,資金池裡的錢在發生理賠前,保險公司都可以拿去運用,並從中獲取收益,那保險業的收益來源到底有哪些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保險公司的收益來源分為:死差、利差、費差
何謂死差益?
我們都知道保險發生理賠的機率是用概率來計算,假設保險公司在設計某款壽險商品時,就預估每100人裡會有10人死亡(俗稱預定發生率),公司必須支付這10個人的死亡成本(保險理賠金),但如果最後只有8個人死亡,對保險公司來講少支付2個人的死亡成本,就稱為死差益,反之則稱為死差損。
何謂利差益?
保險公司在設計商品時,會賦予一個預定利率(假設是3%),這個預定利率只是單純作為保費的折現之用,但實際公司把收進來的錢拿去做投資,如果可以獲得5%的報酬,那這中間的差額(5%-3%),就是所謂的利差益。目前保險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就是利差益。
何謂費差益?
保險公司是一間營利單位,基本的運作也需要有營業、人事、行政成本支出,假設運作一款保險商品,所發生的費用需要100萬元(俗稱預定費用率),但實際上只發生70萬元,這時候省下30萬元的營業費用就稱為費差益,反之則稱為費差損,白話來講就是實際營業費用與預計營業費用之間的差異。
IFRS 9對保險業的影響與衝擊
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大多來自於股票、基金、債券……等金融資產,金融資產發生的交易價差和評價損益都會反映在損益表上,過去壽險業的金融資產,還可透過「持有至到期日」或「無活絡成本」來規避未實現評價損失,但在IFRS 9的概念下,大部分的金融資產必須以公允價值衡量,僅有少數可以用攤銷後成本衡量,優點是金融資產的評價揭露更透明,但當股市、債市波動變大時,也容易造成保險業財報損益大幅起落。
有關金融商品的評價說明可參考另一篇文章:ROE(股東權益報酬率)上升時,先別急著高興,務必先判斷:是因為淨利增加?還是因為股東權益減少?
怎麼判斷保險業的成長性?
保險業收了保費,扣除必要成本費用後拿去投資,也就是說保費是收入的基礎,而投資收益是收入的加成,因此對保險業的分析評價,必須要看保費收入、新業務價值,還有投資收益的增長情況。保費收入和投資收益金額可以參考損益表。
以國泰人壽106年合併年報的損益表為例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結論
保險業是個特殊行業,經營的對象不是商品而是風險,先收取確定金額的保費、後承擔不確定金額的責任,在收付資金的時間差中,透過投資賺取最大利益,因此對保險業進行分析時,要著重在1.償付能力、2.盈利能力及3.流動性分析。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小資女艾蜜莉的理財學
艾蜜莉—自由之路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艾蜜莉(張紫凌)
出 生:1982年
學 歷:長榮大學大眾傳播系
現 職:金融研究員
著 作:《小資女艾蜜莉:我的資產翻倍存股筆記》、
《艾蜜莉教你:自動化存股小資也能年賺15%》
操作戰績:將180萬元本金透過逆勢價值投資,在5年多內翻成425萬元資產
延伸閱讀
▶台股慘跌不止!該認賠殺出還是逢低買進?艾蜜莉:先思考這4個問題!
▶女向男友求婚被拒,原因是「還沒存夠錢」⋯⋯艾蜜莉2原則規畫婚禮花不到5萬
延伸學習
▶艾蜜莉教你——沒有富爸爸小資也能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