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前的年輕人,想投資該如何著手?父母給的錢,除非是富家子弟,否則扣掉生活費還有剩就謝天謝地了。即便有打工,也並非穩定的收入來源。但若能在學生時期就累積一筆資產,無疑對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今年24歲、還在念研究所的阿竹(化名),很早就知道要達成財務自由,不能光靠領死薪水,還必須學習投資才能事半功倍。阿竹斯文有禮,有一點害羞靦腆。可聊起喜歡的話題時,例如投資,立即雙眼放光,侃侃而談起來。
阿竹說,自己投資的目標,就是買一間房給媽媽和妹妹住,他希望畢業3年後可以圓夢。看到我一臉「怎麼可能」的表情,阿竹笑著說,「我也覺得不太可能,但有夢想才有動力嘛!我可以天天吃饅頭來努力達成!」
阿竹的家庭其實並不算差,父母雙方都是薪資穩定、按年資升遷的公務員,很早就在台北市信義區買了一間房,兩人的薪資加起來約莫10萬台幣。這樣的條件在20年前的台灣,除非真的太過揮霍,否則生活應該是能過得很優渥的。若是財務上有妥善規畫,甚至連兄妹倆未來的住處都可不必擔心。
我小心翼翼地提出我的疑問,明明不必為錢所困、父母也有房產,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在研究生繁重的課業壓力下,仍挪出時間研究投資理財,渴望為家人買一間房?
「哦,因為我很討厭我爸。」阿竹眼神飄移,彷彿在形容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因為我爸不負責任,他從我小時候就沒有付我們全家的生活費,更扯的是我們家這棟房子是我媽貸款去買,我爸還要分一杯羹。」
阿竹媽媽23歲就考上公務員,當時的薪資頂多3萬元,卻要繳房貸、養兩個小孩、負擔一切生活開銷。
「我爸自己在台電工作,薪水比我媽高,可是他全部都花在自己身上。我爸每個月薪水有10萬(2018年薪資),但他全部都拿去玩車,買一些垃圾,總之就是把它全部花光,」阿竹一邊說,一邊張開手使勁比了一個最大的方形,「我家堆了20顆那麼大的音箱。」
我問說,為什麼不離婚?
「因為我媽很傳統啊,她覺得離婚是一件丟臉的事情,這些事情也沒有讓我媽娘家知道。她就覺得家醜不可外揚,她就是傳統的女性,所以就覺得這種事就是自己肚子裡吞、自己忍,這樣就好。」阿竹一口氣說得很快很流暢,彷彿已經和自己、和別人交代過很多遍。雖然仍是笑著說,但語氣明顯多了些許無奈。
緊接著話鋒一轉,阿竹繼續說:「我想到和平的方法就是,你去住在你的豬窩裡面,那我們就搬出去,不要再跟我們有任何瓜葛。」
雖然同樣都是公務員,但阿竹媽媽的薪水仍舊比不上爸爸,原本應該是夫妻兩人攜手經營的小家庭,卻只剩一人苦撐。一份3萬元左右的薪水,需承擔約500萬元的房貸,再加上一家4口的生活費、雜費、小孩學費等等,怎麼想都不夠,阿竹媽媽因此將心思動到股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