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讀者剛新婚不久,這次過年要第一次包紅包給對方父母,不知道該包多少?他也坦言:「包多,怕傷荷包;包少,臉掛不住。」其實,包多少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明年不能比今年少」。
小時候大家都有拿過紅包,如果舅舅以前都包600元,這次只包200元,你會不會覺得「舅舅是不是討厭我了?」或「舅舅工作出狀況了嗎?」就心理學來說,人非常痛恨「損失」,失去100元帶來的痛苦遠比得到100元大得多,這稱為「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面對同樣數量的「獲得」和「損失」時,「損失的痛苦」比「獲得的快樂」大了2倍以上。
紅包從600元變200元,我們會覺得好像被剝奪,因此,獲得200元的快樂會硬生生地被比下去。所以包紅包的重點,就是不能變少!
或許你又會問,每年的景氣跟工作狀況都不太一定,今年能包1萬,明年不一定可以包那麼多,又該怎麼辦?我有個小建議:選擇每年都能負擔得起的金額(例如:每年6,000元), 再用今年多出來的預算挑一份禮物。禮物不一定每一年有,不一定多少錢,也不一定要除夕夜給,這種「時間、次數都不固定的禮物」,反而比固定在過年期間拿到的紅包更令人驚喜。
心理學稱之為「增強理論」,當我們想要塑造一個行為時,不防利用「增強物」來幫忙。例如想訓練狗狗學習坐下,當狗狗每次坐下後,就立刻給牠一塊餅乾並給予稱讚,久而久之牠就會照著做。對動物來說,初級增強物是「食物」,次級增強物則有「金錢」、「禮物」、「讚美」等等。
坐下就給餅乾,叫做「固定比率增強」——固定在每一次反應都給增強物,如同每次見公婆都帶著禮物去,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很期待看到你(理論上啦…),但如果你很長一段時間沒送禮,他們的期待也會減退(消退反應)。
研究指出,「變動比率增強」的效果更好,消退的速度更慢。所謂變動比率,意謂增強物不是固定出現,有時有禮物,有時則無,這種沒有規則可循、不能事先預測的獎賞,更能夠刺激腦中的激勵系統反應。就像吃角子老虎之所以會讓我們上癮,就是無法預料何時會中獎,於是就一直重複那個拉下橫桿的動作。
「連禮物的錢都想省,行嗎?」可以啊!剛剛不是有提到「讚美」也是一種次級增強物?想要省錢,嘴就要甜一點:「爸,你怎麼看起來更年輕了?」「爸,每次跟你聊天我都學好多!」「媽,妳這道菜怎麼煮的,比餐廳好吃多了,一定要教我!」「媽,你好有品味,把家裡佈置的好舒適!」甜言蜜語的效用大家都知道,但想講得真誠自然,平常時候就要好好練習,加油啦!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Moneybar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小檔案_Moneybar
moneybar是財經商業社群網站,幫助你實現財富自由,快樂退休。我們打造「個人化」財商FQ知識,提供:國際金融資訊、台股及ETF投資趨勢、高手實戰經驗。追蹤我們,提升你的 「資」識力,成為投資高手!
延伸閱讀
▶艾蜜莉年終獎金3分法:扣除必要支出後、投資0050打造另一筆「年中獎金」!
▶李千那:熬過窮日子,投資首重「零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