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薪資拉高,我也會跟著漲?
玲玲的媽媽無言以對,頹然坐下來…是啊,以後的房子不就是留給她嗎?這一戰,看似媽媽這一方輸了,但是猶做困獸之鬥,掙扎了一下,媽媽提起新聞報導,30歲以下的年輕人平均薪水2萬9,000多元,政府都被罵翻了,玲玲還低於平均值,她擔心玲玲會與別人的差距愈來愈遠。可是,玲玲卻樂觀的說:
「平均薪資不斷往上拉,我的薪水以後還會更高!」
問題就在這裡!玲玲只看到平均薪資往上拉,卻沒注意到另一個數字:「中位數薪資」。
玲玲沒說錯,這幾年台灣平均薪資的確是年年調升,像2018年公布2017年平均薪資60萬元(含月薪、獎金與年終等),網路上仍然罵聲一片,很多人覺得自己和周圍親友根本領不到此數。
為了讓民眾有感,後來主計處也會公布中位數薪資,2017年47萬元,比較接近一般人的經驗認知,但是「中位數薪資」占「平均薪資」的比率卻降到史上最低點78.3%,長期走勢是一路探底,回不了頭,表示相對低薪的人增多。5年前「中位數薪資」比「平均薪資」少11萬元,5年後少13萬元,差距一直在拉大中。
住家裡,最令人擔憂的一群
今天玲玲覺得自己與平均薪資僅差3,000元,但是10年或20年後,不願努力也不思改變的結果,不是淪落到失業、或從正職變成時薪,就是薪水相對變低。
尤其像這種台北「原住民」的年輕人,吃家裡﹑住家裡,比起北漂族不時可以享受小確幸,容易失去危機意識,變成懶散不進取的一群,最後降低就業競爭力,在日本稱為「逐底階層」,像溜滑梯一樣一直溜到底,再也起不來。
我不是要唱衰台灣,而是呼龥大家認清數字背後的含意,政府要執政下去,一定會端出好看的數字,比如偏好年薪,不提月薪,或是偏好平均薪資,不提中位數薪資,為的是要給大家戴上玫瑰色眼鏡,讓年輕人看未來一片樂觀,以為明天會更好!其實不然,「中位數薪資」變少,才是要提高警覺的地方。
未來只有高薪者有樂觀的權利,而低薪者必須充滿危機意識,付出加倍努力,才有可能翻轉命運,否則只會相對的愈來愈窮,逐漸往下探底,成為逐底階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洪雪珍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
▶進公司3年加薪50%的明日之星,為什麼寧可放棄升遷求去?在年輕員工心中最重要的是「不加班」
▶小時候不愛讀書的人,最後都成了大老闆?創業家成功的關鍵就在這2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