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某些「隱形成本」被忽略了,使得許多人在做決策時,出現「以為很省錢,但其實花更多錢」的弔詭現象。怎麼說呢?舉兩個實際例子你就了解。
1.量販店與超級市場,哪個更划算?
小欣家裡附近有家全聯福利中心,只要走5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了,但小欣總覺得裡面商品的價格沒有比便利商店便宜多少。與之相比,小欣最喜歡去好市多(Costco)買東西,她認為,好市多裡面每樣東西換算下來單價都比全聯福利中心便宜許多,非常划算。
唯一的缺點就是好市多的位置都很偏僻,距離小欣家很遠,她必須搭乘捷運或自行開車才能到達。此外,由於好市多販賣的商品數量都非常龐大,常常食物都快過期了,她還沒吃完,必須分送給親友幫忙解決。
仔細想想,如果小欣把交通費用,以及將吃不完的食材贈送給親友的成本考量進去,去好市多購買商品真的有比較划算嗎?
2.賺200元抑或白跑一趟?
再來看一個例子。桃園人小咪受到朋友邀約,請她上台北接受訪談,對方答應訪談結束後會給小咪200元的現金禮券當作報酬,小咪很開心的接受了!於是小咪先從桃園搭乘巴士前往台北,之後再轉搭捷運到目的地。
訪談過程雙方都非常愉快,小咪拿了現金禮券後開開心心地搭車回家,她心想,「好棒喔!只不過是聊聊天,就可以賺到200元,真划算!」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討論花費的時間與其他費用,只看交通的部分就好。小咪搭乘從桃園到台北的巴士,單程要80元,來回就要160元,再加上來回的捷運40元,總共花了200元。這樣算下來,這次訪談小咪其實並沒有賺到錢,等於是白跑一趟。
上述小欣和小咪都只有考慮到明面上的價格,覺得自己賺到了,但如果把所有的隱形成本考慮進去,其實她們並沒有真正省到錢。
那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破解這種「以為很省錢,但其實花更多錢」的弔詭情況呢?答案是有的,看完前面的例子你會發現,其實很多人忽略的「隱形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你在過程中所需花費的交通成本。
因此,下次當你要做出決策前,可以先想一想,你是否已經將所有交通費用都考量進去了呢?相信大家只要多練習幾次,一定會愈來愈精明的!
延伸閱讀
▶股票永遠想要買在「最低價」?等低價才進場的心態,讓他只能看別人樂賺「2倍獲利」!
▶統一發票有4,500萬元隱藏版獎項你知道嗎?這樣對獎勝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