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儲蓄方式前》先思考你儲蓄的「目的」
上次分享過《運用PCDA調整儲蓄方式》後,與朋友聚會時,討論到理財的過程遇到的一個問題:基本理財不外乎開源和節流,但哪個比較重要?有人覺得省錢重要,賺的多並不代表存的多,也有人提到與其漫無目的地省錢,不如找方法開源才重要。
魚與熊掌兼得的藝術
在劉瀾《北大領導力28講》其中一講提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實這樣的思考模式,缺少的不是資源,而是方法,因為有一種人是,他會去思考怎麼樣才可以兼得?
這段話有趣的點是,從小到大多由「對、錯」開始建立邏輯,背後的意思是:「不是這樣,就是那樣。」在以往傳統觀點上,也比較少提倡「都要」,所以在慣性的思維邏輯上,也經常是「選一個就好」,可是隨著長大的過程中卻鮮少被提到,其實你可以選擇「既這樣、又那樣」。
優先思考「目的」
以存錢為例,大多是增加存款,那麼開源和節流都只是過程,就因為討論的過程中,其中一位朋友提到:「大家覺得開源和節流,哪個比較重要?」讓整個討論變得需要站位,依照命題來看,勢必得選一個,所以在後續的討論上就變成老調重彈。
支持「節流」的一派
賺多少並不代表能存多少,就像水桶底部破洞,水流再多,終究還是留不住,所以如果沒有養成節省的習慣,賺多也不過就是揮金如土,到最後什麼也沒有。
支持「開源」的一派
可是花費是必須的,也就是說「水桶的破洞是必然,且無法修補的。」如果你的水流進來速度就是1,但從破洞流出去的就是2(像是結婚生子後,花費增加就是必然),這樣並不會讓你存比較多,那為什麼不去找另外的水源,讓水流進來的速度變成3、甚至5,這樣才有辦法真的解決問題不是嗎?
等討論告一段落後發現...
雙方開始各自表述「開源和節流」誰比較重要,只是這個過程中我們忽略的是:「理財這件事,從來都不是方法重要,而是你的結果是否與目的相符合。」所以,最後當問題討論結束,沉澱一會後,就有一個朋友突然問:「為什麼『開源與節流』在理財上需要被分開?兩個都做不是挺好的嗎?」對阿,兩個都做不是挺好的嗎?
確認目的後》優先思考「兼得」的可能性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發現:確認好「目的」相當重要,而且,其實你可以先考慮「兼得」的可能性,畢竟再怎麼樣,頂多也就是照原本「選一個」的路走。
以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在外租房為例
除了考慮雅房、套房的價位差,也有人考慮合租公寓,一般而言,女生會優先考慮套房,除了有自己的空間,衛浴也不太容易有共用、容易髒亂的問題,想節省支出的情況下,可能就得退而求次選擇雅房。
思考「兼得」:讓她降低住宿費、「節流」同時也成功「開源」
但在場有個朋友提到:怎麼不考慮合租?這位提倡合租的朋友,自己就是住在合租公寓,除了可以用比較便宜的租金住到套房,也因此有了比較大的客廳空間,並跟朋友協調好,切割部分空間用來經營網拍,讓她在省錢的同時也達到開源的目的,這種「兼得」與「為什麼不」的思考模式,讓她有了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快速總結》
1. 在思考時,先釐清你的目的。
2. 在行動前,先找看看有沒有「兼得」的可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菜圃股倉
小檔案_菜圃股倉
原本偏好儲蓄,但大三(2007年)時,朋友分享在股市的獲利過程,讓我開始對股市好奇。工作後,用5年實踐坊間各種儲蓄法來存本金,後來持續學習投資,順利再將本金翻倍,目前撰寫軟體教學及儲蓄銜接股市初階的文章,協助初學者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法。
延伸閱讀
▶存錢懶人包》月薪3萬無痛存錢法大集合!每年多存4個月薪水
▶存錢為理財之母》14招存錢訣竅一次學,累積人生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