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並不難懂,可以想像成一個迴圈
投資理財這4個字常常連在一起,在同儕朋友間討論,但「投資」與「理財」,或許不能完全畫上等號,若仔細探討的話,「投資」應該算是「理財規畫」的其中一個部分,下方這張圖,筆者嘗試將「理財規畫」以成一個迴圈的方式呈現。
總資產淨值為目前身上所有的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市值),扣除負債(如:就學貸款、車貸)後的金額,下方整個迴圈的目的,最終目的就是使「總資產淨值」穩定成長。平時我們的工作所得,即是挹注總資產成長的主要項目,而這個迴圈繞來繞去,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呢?
1》在開源之前,先備妥「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的目的主要有2:
1.預防我們因故失去(或無法)工作、持續性所得中斷。
2.為家中突然急需大筆支出時所準備。
而緊急預備金的數額至少要多少才安全?
建議最少要「每月日常生活支出數額x6個月」,假設每個月生活支出水準是2萬5,000元,那緊急預備金建議至少要存15萬元,將總資產淨值提撥出一筆平時不動用的緊急預備金後,剩下的部分就是「可支配現金」了。
2》在投資之前,建議先提撥保險費預算
「保險」是否需要規畫,每個人想法都不同,而就筆者來看,保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障「承受不起的重大損失」舉例而言,萬一因意外或疾病而導致失能、無法正常工作,此時不僅失去工作所得,每個月的看護費更是龐大負擔。這種會讓整個家庭陷入財務困境的情況,就是所謂承受不起的重大損失,若有保險金可以支援,至少不會拖累家人。
保險的險種非常多元,主要包括壽險、殘扶險(失能險)、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意外險等,依筆者個人對保險的研究,一個月花費2,500~3,300元左右(約莫每個月薪水的10%),就可以將保障額度規畫到一定水準(請注意:儲蓄險非屬此處「保險費」的範疇),接下來我們回到理財迴圈的圖示,假設我們在緊急預備金帳戶,原本有準備了15萬元,當意外和疾病風險發生時,我們平常繳交的保險費將會發生功用,保險公司會理賠保險金,挹注到緊急預備金帳戶(支應醫療費、償還房貸等),避免整個家庭在一夕之間陷入財務困境。
3》儲蓄及投資、生活支出
假設,我們將每月薪水的10%用來支付保險費,應會剩下90%可以運用,筆者建議,可將生活支出控制在每月薪資的60%以內,至少將30%挹注到儲蓄及投資,在生活支出的節流技巧方面,建議可以多比較信用卡、數位銀行的回饋,挑選最適合、有利的來申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