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股票要不要參與除權息?兩個面向報你知
最近又到了每年股票的除權息旺季。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手上的持股究竟是否該參與除權息?亦或是先賣出放棄參與除權息,等到除權息過後再買進?另外,如果要開始投資,應該要除息前投入還是除息後投入?這些問題,我們透過下面2個面向的分析來告訴你。
不參與除權息隱含的成本
假設小明持有1張股價100元的股票,這間公司預計於今年配發5元的股利,若是小明不想要參與除權息,但又覺得這間公司未來營運相當看好,想等除權息過後再買回這間公司的股票,那麼隱含的成本會有哪些?
隱含的成本(%)=一買一賣的交易手續費+交易稅+除權息後股價的漲跌幅。
如上述式子,其中「一買一賣的交易手續費」,為股票交易買賣要付給證券公司的手續費,手續費為股價x0.1425%x證券公司的優惠折數,為了計算方便假設證券公司給的折數為7折,買跟賣分別需各收取一筆,因此手續費即為0.1425%x0.7x2,約為0.2%。
「交易稅」的部分是在賣出的時候要扣除繳交給政府的,如果賣出的是一般公司的股票,交易稅為0.3%,如果賣出的是ETF的話,交易稅則為0.1%,算法是股價x0.3%或股價x0.1%。
「除權息後股價的漲跌幅」是什麼意思?以上述例子來說,除息日的隔天,股價100元會因為扣除股利值5元,使得開盤價會變成95元。但由於市場上有許多人掛單做買賣,因此開盤以後這間公司的股價有可能立刻漲3%也有可能跌2%,沒有人會知道股價會漲還是會跌。小明想要除權息過後買進,假設他在漲幅3%的時候買進,代表他買的比本來除息後的價格還貴了3%,這3%就變成了他看不見的交易成本,小明放棄除權息,有可能因此買貴3%。
反過來說,若是除權息後股價下跌2%,那麼變成小明賺到了!他用比原本除息後價格低2%的金額買回來這間公司的股票。綜合上述,一買一賣的交易手續費約為0.2%,交易稅約為0.3%,合起來的話表示小明至少需要付出0.5%的交易成本,再外加一個除權息後股價的漲跌幅,因此不參與除權息並非全然零成本,隱含的總成本如下:
隱含的成本=股價x(0.5%+除權息後股價的漲跌幅)。
參與除權息留意稅務問題
若參與除權息,要注意的是所得税稅務問題。我們透過以下兩種計算方式的案例來說明之。
計算方式1
若你是所得稅率30%以下的人,可選擇股息有8.5%的扣抵稅額,上限為8萬(即股利上限94萬)。
CaseA:假設應稅所得20萬+股利10萬,所得税率5%,所得稅為30萬x5%=1萬5,000,扣抵稅額為10萬x8.5%=8,500,實繳稅額1萬5,000-8,500=6,500(實繳稅率為2.16%)。
CaseB:假設應稅所得20萬+股利10萬,所得稅率12%,所得稅為30萬x12%=4萬2,000,扣抵稅額為10萬x8.5%=8,500,實繳稅額4萬2,000-8,500=3萬3,500(實繳稅率為11.16%)。
由上述實例可知,對於所得稅率30%以下的人,想要參與除權息,股票建議買在收入較低(所得稅率較低)的人身上。所得稅率5%的人領股息,因為股息有8.5%的扣抵稅額,因此可以退3.5%的稅額回來。但如果所得稅率大於5%,以12%來計算的話,反而需多繳3.5%的所得稅(3.5%=12-8.5%),就會多出一些稅務成本,需視自身情況衡量是否參與除權息。
計算方式2
若你是高所得稅率(>30%)的人,股利採單獨課稅,稅率為28%。
CaseA:若參與除權息殖利率為3%的股票,因需扣除28%的所得稅,扣稅後剩下3%x(1-28%)=2.16%,稅務成本約0.84%。
CaseB:若參與除權息殖利率為6%的股票,因需扣除28%的所得稅,扣稅後剩下6%x(1-28%)=4.32%,稅務成本約1.68%。
由上述實例可知,對高所得稅率的大戶來說,若是想要參與除權息的話,建議投資殖利率較低的股票,稅務成本負擔較小。若是想要投資殖利率高的股票,則建議不參與除權息,即除權息前賣出再買回,但是要留意第一個面向所說的隱含成本。
本文授權轉載自Sunny愛Money ETF理財網,非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檔案_HC
作者為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台灣大學數學系碩士畢,現職科技公司資深軟體工程師。逾十年的投資實戰經驗,曾出書《睡美人投資法則》。部落格文章多次受《Smart 自學網》《商周財富網》等邀請轉載。也曾接受《今周刊》、《鏡週刊》媒體採訪。2014 年創立 HC 愛筆記財經部落格,目前總瀏覽人次達 190 萬。自身投資哲學首在降低投資成本,輔以全球化的股債投資組合,是買進並持有的長期投資人,也期許每位散戶都能成為自己最佳的投資理財顧問。
延伸閱讀▶21檔穩健高息「存股組合」:報酬率逾11%、大勝同期0050近5%!▶股票名師孫慶龍:成功的投資人,常識、知識及膽識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