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時間已經來到2020年。對於投資人來說,今年影響最大的一件事,莫過於3月上路的「逐筆交易」制度。究竟逐筆交易,會對一般投資人造成什麼影響?是好還是壞?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什麼是「逐筆交易」?
現行世界上的主要金融市場,無論是已開發市場,例如紐約、德國、英國,或是亞洲的日本、香港、新加坡,甚至是像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新興市場,盤中都已經採「逐筆交易」方式撮合,剩下台灣股票市場仍採集合競價制度。因此,政府為了接軌國際,才力推交易效率及資訊透明度上更優的「逐筆交易」。
而不管是即將上路的逐筆交易,或現行的集合競價,都是指「盤中撮合機制」(編按:逐筆交易已於2020年3月23日施行)。
目前現行的集合競價制度,是採取每5秒撮合1次。也就是說,當買方及賣方送出交易單,系統會盤整所有5秒內收到的委託單,依照「可以滿足」這一批委託單「最大累積成交量」的價格,決定為最新成交價。正是因為5秒才會揭露1次新成交價的緣故,所以我們在盤中查看下單軟體時,股價並不是實時變化,而是數秒跳動一次。
而新的逐筆交易機制,顧名思義就是「逐筆」進行交易。以買方來說,會依照已經出價的賣方價格依序成交,因此1筆委託可能於瞬間產生多個成交價格。
依證交所的公告,滿足價格的條件有2個:
1.當筆輸入之買進申報價格高於或等於先前輸入之最低賣出申報價格時,依賣出申報價格由低至高依序成交,直至完全滿足或當筆輸入之買進申報價格低於未成交之賣出申報價格為止。
2.當筆輸入之賣出申報價格低於或等於先前輸入之最高買進申報價格時,依買進申報價格由高至低依序成交,直至完全滿足或當筆輸入之賣出申報價格高於未成交之買進申報價格為止。
聽起來很複雜對吧?
沒關係,舉個例子。採行「集合競價」時,買方就像是一個公車司機,得等整點(5秒時間撮合),且有客人(賣方價格合適)才能開車,且是一次性載走目的地一樣(價格)的客人;而新採行的逐筆交易,買方就像是改成開計程車。只要有客人(賣方價格合適)就開車,且目的地在接送範圍內(依價格順序篩選),就可以分次開車送客。
讀者可能會想問,那是不是以後所有的交易時段,都將改成逐筆交易?
並不是!目前預定的實施時間,是在盤中時段,也就是交易日的上午9:00~下午13:25。而開盤(08:30~08:59)、收盤(13:25~13:30)時段,仍會維持集合競價。
價格變透明,但反應時間也變短
相信聰明的讀者,已經大概知道逐筆交易的優點了。筆者認為對散戶來講,影響最大的應該在於減少部分成本。其中包括了時間,以及成交價格。整理如下:
優點1:交易效益優
因為委託採隨到隨撮,並隨時公布最新交易資訊,因此散戶更可以用靈活的出價,完成交易。且交易依時間順序及價格而定,可以一定程度上減少交易成本(詳細可以參考這篇)。
優點2:交易速度、反應時間變短
集中撮合有5秒的時間,但逐筆交易隨到隨撮,波動恐怕會來得更多更快。往好處想,就是價格反應的更即時。但同時,散戶可能也會誤認行情,錯把波動當趨勢。因此在判斷上,應該要更小心。
優點3:新增多種委託類型
採行逐筆交易後,多了更多委託種類可以靈活運用。例如市價委託、立即成交否則取消(IOC)及立即全部成交否則取消(FOK)…等等(編按:逐筆交易已於2020年3月23日施行;礙於篇幅,讀者可以參考這篇介紹)。
市場效率變高,散戶軟硬體也要提高
前面提到的這些特點,聽起來逐筆交易好像都比較優秀。不管是資訊透明度、成交速度,或者是交易效率上。難道沒有缺點嗎?散戶其實還是要注意以下2點:
缺點1:經驗豐富的法人將更占優勢
一般國內散戶,可能較少接觸國際股市,因此沒接觸過逐筆交易。但法人長期操作國外盤,在經驗上肯定領先。避免被上沖下洗,散戶出價時,得比以前更注意。
缺點2:硬體要求相對提高
撮合時間縮短,也是一把雙面刃。當交易節奏加速,如果散戶的配備跟不上,恐怕也會變成投資的一大障礙。
結語》對散戶各有優缺點
即將上路的「逐筆交易」(編按:逐筆交易已於2020年3月23日施行),對散戶來說各有優缺點。金融市場亦趨激烈、快速的同時,投資人惟有讓自己掌握更多資訊,並勤做功課,才有可能全身而退。也希望各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投資節奏。
延伸閱讀
▶道瓊如何百年來上漲超過700倍?財經達人:依靠自動校正的「死亡機制」!
▶黑天鵝空襲,該趁危機存股票?財經專家:大跌那天,我帶孩子存了這檔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