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有《富人怎麼想》並曾擔任嬌生、葛蘭素史克等大企業顧問的理財專家希伯德(Steve Siebold),花費數年時間研究富人與中產階級的差異,他最近在CNBC撰文點出,導致中產階級無法致富的8種思維:
1.辛勤工作就會富有,即使是憎恨的工作
多數人長年從事「還能忍受」的工作,同時擔憂被裁員,或夢想有朝一日終於能退休,甘願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最有效的致富方法。馬德里先進研究機構人類學者魏斯於其著作《我們從不是中產階級:社會動能如何誤導我們》指出,中產階級篤信精英制度:藉由辛勤工作獲得地位,而地位必須被善加保護,以延續中產階級的價值。
相較下,超級富人相信工作是為了獲得成就感,當富人找到熱愛的志業後,會全心全意投入,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賺取非比尋常的財富。
2.沒受過正式教育便無法致富
中產階級認為,在教育上的投資決定了財富多寡。然而,如果累積財富的祕訣是成績優異,那麼每個優等生都會是百萬富翁。富裕人士明白,富有與很會背教科書無關,和投資或與成功人士建立人脈等特定技能有較大的關聯。
事實上,一些舉世最富有的億萬富翁學歷並不高。身家估計達320億美元的戴爾科技執行長戴爾,19歲就從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休學,只念到大一;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更曾表示,從里德學院休學是「畢生最棒的決定之一」。
正規教育無法保證成功或致富,若熱愛銷售,可以上網修習線上課程增進相關技能。比爾‧蓋茲將自身成就歸功給每年讀50本書。
3.無法靠自己致富
一般人認為,富有是少數幸運兒的特權。而人類學者魏斯受訪時說得好:中產階級認為,無論拿到什麼牌,資產規模取決於努力、教育、專業技能、是否有房。若最後能過上好日子,中產階級人士會歸功給投資成功,若最後財務狀況不佳,則怪罪於投資失策或效率不佳,這也是中產階級評判他人的方法。
與此同時,超富人士明白在資本主義國家中,只要願意為旁人帶來莫大的價值,人人都有致富的權利,「如果透過解決問題服務他人,為何不能以財富作為回報?」,一旦建立這種觀念,一切水到渠成。因此,不要花心思在省下更多雜貨支出及帳單上,應腦力激盪、想出有潛力解決常見問題的新點子。
4.龐大財富會使人變壞
事實上,金錢可以發揮正能量。多數中產階級以為,富裕及成功會使人貪婪、腐敗,淪為漠不關心的壓迫者。但其實這與人的本質有關,如果本來就是惡棍,致富後會更猖狂。若本是誠實、謙遜、勤勞的人,能藉由更強大的財務實力,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5.在財務上打安全牌
中產階級總是擔心物資匱乏,因此在財務操作上非常保守,擔憂一旦損失金錢就賺不回來。富有人士則用錢賺更多錢,且不須費更多力氣。富人也理解這種策略的風險,也就是獲利可能來得很突然又豐厚,但也有可能會賠錢。富翁持續鑽研自身投資的優缺點,隨著經驗愈來愈豐富,也會更加精明,知道如何補回高風險交易的虧損。而一般人可透過創業、投資,或合夥提高風險耐受度,一旦學會相信自己的判斷後,信心也將提升。
6.過度重視儲蓄
普信集團2018年調查逾1,000位介於18歲至24歲的青年,達3成的受訪者說,滿15歲後父母才教導理財知識,且達82%的受訪者表示,學到的多是如何儲蓄及保持節儉。
超級富人則總是在想方設法將收入翻倍,或乘3倍,才能享受好生活,然後將剩餘資金投入股票、債券及房地產等標的。富人將金錢視為交換勞務及貨物、且不斷變動的中介,應不斷流通及增長,並傳承這種觀念給兒女、教導他們如何投資。
7.錢使人壓力大及情緒化
多數人從未累積龐大財富,因為他們負面看待金錢。當一般人成年後,被洗腦到單是討論理財,便覺得有壓力且焦慮,因此盡可能避開這類話題。但富人不會戴上有色眼鏡、理性地看待金錢,認為金錢是帶來選擇與機會的工具。富人由理性主導投資決策,不受情緒干擾。
8.太重視舒服安穩
中產階級都視身心靈的安適為主要目標,但富人很早就明白發大財並不容易,且追求舒適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富人學會在不確定性中怡然自得。一位百萬富翁曾表示,致富須付出代價,若心理素質夠強悍,能忍受短暫的痛苦,就能收割龐大的財富。
普羅大眾極力避開自己不喜歡的事,但建立財富的初期階段,也存在著最多機會。相較下,富人則大膽進取又樂觀。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經濟日報網
小檔案_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延伸閱讀
▶台股Q1慘過SARS、金融海嘯,寫史上五大慘烈紀錄
▶摩根大通最新報告 「穩息概念股」一次看
▶美銀兩指標顯示:債市泡沫化,股市有望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