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即便不是特別罹患某種急性疾病或意外,許多高齡長輩的健康狀況原本也許好好的,卻會忽然在幾個星期內急轉直下,變得非常衰弱且失能。
父母的身體除了看得到的病痛,還有許多是他們不想講,或者怕我們擔心的不舒服,建議在生日時送他們高階的健康檢查當禮物,這樣一來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問:「健檢報告出來了嗎?」趁機掌握他們的健康狀況,並在共同討論健檢數據時進一步了解那些隱而未宣的病痛。
長輩和任何年齡層的人一樣,分為兩種。一種是有不舒服卻不肯講,隱瞞病情一直拖著,另一種是常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檢查或治療卻始終無法改善。身為子女,對這兩種極端狀況都要準備妥善的應對方式。
陪伴長輩前往醫院就診時,除了檢驗數據提供醫生參考,病人自訴病情進展也很重要。由於疼痛的描述非常主觀,而且外在檢查不出來、醫生也看不到,所以我們能提供給醫生的訊息顯得特別重要,能幫助醫生在多種可能的病因中理出頭緒,比較有機會做出正確的診斷。
前往醫院前最好做好以下幾點紀錄:
1.痛了多久?是昨天開始,還是已經1個星期或更久?
2.每次從哪裡開始痛?然後哪些地方連帶也會痛?
3.每次痛會持續幾分鐘?一直痛,還是痛一陣子好一些,然後又痛?1天會痛幾次?還是多少天痛1次?有沒有注意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引起疼痛?
4.是哪一種痛?是悶悶地痛;還是像針刺到的痛?還是像電到一樣?
5.很痛,還是普通痛?
6.在這次看病以前曾經有這樣的痛過嗎?是幾個星期、幾個月或幾年前?那時候有去治療嗎?還是這次是第1次這樣痛法?
要想完整回答以上6個問題,在家時就必須先仔細觀察,並在紙上記錄,不然到了診間,若是病人很多,醫生問診時間有限,或是一下子想不起來、說不完整,醫生只能根據有限資料,甚至是「錯誤的揣測」診斷,無法藥到病除,對雙方來說都只是浪費時間、耽誤病情地一次又一次嘗試錯誤,非常可惜。若有明確紀錄,無法陪伴長輩前往醫院時,也可以由看護轉交給醫生。
假如住在不同城市,實在無法常常陪伴長輩前往醫院,現在還有自費陪診服務。
許多老人家慢性病多,常有就診需求,但孩子忙或不在身邊,無法陪伴。
近年有業者推出各種付費服務,包括接送老人家前往醫院看病、檢查或治療,當然也包括代為批價和領藥,也可以幫忙寫下醫生的囑咐或藥師提供的用藥注意事項,讓無法陪診的家人能夠掌握父母的就醫狀況。
這種按小時收費的照顧服務員彌補了近年政府「長期照顧服務法」的不足之處。要申請免費政府補貼提供的照服員須達到一定標準,比如身心失能持續已達或預期達6個月以上的老人家,才是長照法的適用對象,所謂的失能判定也要符合多項標準。對於許多家庭來說,雖然家中的老人家不符合長照法的失能標準,但也確實無法獨自前往醫院看病,而這種新興的自費陪診服務的確方便許多。
除了真人陪伴服務,照護高齡長者也要善加利用科技與人工智慧,遠距照顧的技術發展與運用目前正快速興起。
所謂的「遠距」照護,不見得是指距離非常遙遠,而是指只要出了院、離開了醫院,病人仍然可以透過智慧科技與電子傳輸,讓自己、家人與醫院,隨時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這就叫做遠距。那些不斷記錄與回傳的數據,比如心電圖、血壓或血糖數值,讓醫生更能掌握病情的變化,一旦偵測到異常數值,智慧科技也會主動通報相關人員,必要時甚至能在病情惡化之初及時救援。
對於偏鄉的健康照護來說,這種醫療用途的遠距智慧科技同樣是相當值得發展的輔助工具,雖然目前的法規因為責任歸屬的問題,尚不允許遠距醫療診斷,但在偵測病情變化方面,這種方式確實能夠提供醫師更多有效資訊,協助治療。
此外,假如我們運氣不錯,長輩還算健康時能陪伴他們,應該趁機了解他們的遺願與遺囑、希望接受的終老方式。
華人通常對這類問題相當敏感,上一代的長輩也不會主動和孩子談,或許可以在一起看電視劇、看新聞,或從別人的遭遇中,把握機會談談。也不必急著一次就追根究柢問清楚,慢慢來,一次談一點,務必讓老人家有心理準備,並給他們充裕的時間慢慢沉澱思考。
要是覺得直接詢問還是很突兀、不太禮貌,也可從吐露自身想法開始——「我希望死後骨灰可以撒在玉山上,因為…」、「假如無法走動必須要人照顧時,我想去住安養院,朋友說那裡有很多活動,設備也很好…」
另一個方式是透過與父母一同欣賞過往的相片,聊聊溫馨往事,再從早已過世的爺爺、奶奶或親戚朋友面對人生最後階段的不同例子,談談自己希望如何做。在溫暖的回憶中以前人為鏡,和父母好好聊一聊身後事。
書籍簡介_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50+的自在活,健康老
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2:
50+的自在活,健康老
作者:李偉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4/21
作者簡介_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座右銘是「一生玩不夠」,生命中最期盼獲得的禮物是「慈悲」與「智慧」,智慧的追求透過閱讀,慈悲則靠號召朋友從事公益服務人群來實踐,因此生活的重心是「閱讀、朋友、大自然」。
喜歡朋友與大自然,30多年前曾擔任童軍團長,並在20多年前與朋友們成立了荒野保護協會,初期辦公室還設在自己的牙醫診所內。喜歡閱讀,所以將診所變成了可供社區民眾借書的圖書館,並且曾經擔任金鼎獎評審、全國好書及公務員專書閱讀甄選審委等。
相信影像對民眾的影響力,因此曾經擔任公共電視、華視電視公司的董事,並且陪著孩子從電影中進行生命教育的學習。
著作有《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活得興高采烈》、《迷路原為看花開》、《您撥的電話未開機》、《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只讀好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