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投資朋友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她每次申購新共同基金、ETF都賠錢?為什麼總是這麼倒楣?!是業者和大戶在「割韭菜」嗎?還是基金、ETF不適合做為投資工具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有很多面向需要探討。以下ETF基金公道伯彙整為3個面向來簡單說明
為何有些人申購基金命中注定會賠錢?牢記以下這3點,投資會更順利點!
第1點》釐清自己是要長期或短期投資?
上述這位投資朋友問完問題後,換我問她問題,第1個就是:「您投資持有期間通常過了多久,導致您賠錢?」
結果她回覆我說:「ETF掛牌上市幾天一直破發(編按:跌破發行價),就賣了...」。
「幾天」應該可以說是「超短期投資」吧?這樣跟做當沖容易賠錢完全是同一個道理,短期內的股價變化一般人難以掌握還,經理人同樣也難以掌握,不要指望他們能在幾天內幫你賺到錢,但也不是說只要長期投資就保證一定能賺錢,特別是經理人主動操盤的「共同基金」,就算市況好、投資的產業一片榮景,但也有可能眼光不準或太衰買到落後的標的,或是ETF特殊產業主題發酵時間不一定,說不定等到退休時都還沒爆發也是有可能,即使不考慮經理人的能力,共同基金光是動輒1.5%~2%以上的內扣費用(包含經理費、管理費等...),長期下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投資時間愈長反而愈傷本。唯一有可能讓你賺錢或賠錢的原因,只有盲目的去相信主動式經理人操盤能力。
第2點》基金名稱不是愈酷炫愈好,投資愈簡單才愈好
「元宇宙」、「太空衛星」等基金名稱聽起來很前衛、好像正在投資風口上;又或是高收益(現在改為非投資等級)這類型的基金聽起來一定配很多息,時機、優選、優質、龍頭、永續、成長等名稱,往往都能讓投資人有種能夠保證獲利、長期持有也安心的感覺,但實際上沒有任何「保證」、「一定」能投資獲利的效果,特別是以ETF來說,多半主題式產業ETF都需要夠久的時間,才「有機會」看見該熱門產業的成長性。
但有趣的是,這類型的ETF,往往都會在市場產業熱度正高的時候推出,而這樣的時間點,也多半會是「話題性泡沫」,也就是由市場話題所引起的股價噴發、市場過度預期使本益比拉高,而非基於基本面的穩健合理成長,因此在新ETF上市後,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持續上漲,因此很多人會說只要投資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F就好,例如元大台灣50(0050)、富邦台50(006208),以這幾檔來說,雖然指數設計邏輯簡單易懂,但簡單的最好,也適合長期投資,但須注意單一市場的風險與配息等問題。
重點3》市況會變,主動式基金經理人布局需「擇時」、「選股」
「擇時」與「選股」其實是兩件事情,但非常有關聯。無論是參與共同基金、ETF的募集(IPO),投資人申購某檔基金,基金經理人在收到投資人的申購金額後,並非馬上買進投資標的,而是經理人在一段時間後才會開始慢慢建倉、布局,在這樣的情況下,問題就出現了。
投資人之所以會申購某檔基金,往往是因為「當下」看好這檔標的,但經理人卻得在更晚才會開始布局、買進標的,且共同基金甚至有「3個月」的閉鎖期,也就是投資人不能賣出手上的基金,也不知道經理人在這3個月中會如何操作;況且長期而言,絕大多數主動式基金的經理人難以打敗市場大盤,更遑論有辦法神準預測何時該進、出場。
再想想一個有趣的問題,人們對於自己熟悉的領域或市場通常會較擅長,但以投資台灣市場為主的共同基金來說,真正能為投資人賺到錢的恐怕少之又少,可參考相關的數據統計,表現並不樂觀,更何況是以全球股票或債券為投資標的的共同基金呢?
對基金經理人來說,面對不同市場恐怕會更加不熟悉,況且還是橫跨不同類型的標的,那贏過市場大盤的機率是否更有可能再下滑?這樣的情況下,究竟是相信專業還是請鬼拿藥單?真的很難說。
希望今天阿伯對基金投資概念的簡單分享,有帶給大家不同的觀點來參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TF基金公道伯
臉書粉絲專頁,請按此
延伸閱讀
▶高股息ETF》最愛季配息?3分鐘看懂00888是什麽、能不能買?-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國泰、富邦、中信電動車ETF大對決!短短3個月內問世3檔電動車ETF,該怎麼挑?一文掌握關鍵4大差異 -Smart智富ETF研究室
▶台積電比重高的ETF不只0050!這6檔「含積量」逾40%、股價更親民,當中4檔報酬更跑贏0050!-Smart智富ETF研究室
▶人人都能學會 ETF加薪術【線上課程】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小檔案_ETF基金公道伯
分享人生心得、投資理財心法。
希望朋友們不用再走一次阿伯走過的彎路,
不管是人生、職場、投資上的蜿蜒崎嶇。
White Finance Hat ETF基金公道伯:對於虛幻的金融投資市場,只說真話,即使真話傷人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