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為何不找專業人士開課?
為何不找專業的人開課,這就是原因!因為沒人買。萬人響應一人到場的情況,不會只出現在某個聚會或廣場,於是忙了一圈,搞得像直銷一樣,最後才發現自己也不缺錢,然後對網紅羨慕忌妒恨。
呂秋遠說,網紅開專業課的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然而當平台對你說,我知道你很專業,不過這次募資人數未達標無法合作時,我認為那已經不是侮辱性,而是毀滅性了。畢竟跟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啊!但這就是整個社會告訴你的事,免費午餐跟商業套餐是兩回事。免費的看人氣,付費的看底氣,底氣不足的傢伙,到頭來只能對自己生氣。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的個人窘境,順利開課成功的人氣心理師不在少數,而我只是比較不成材的那個。
這個市場,一向都不是以專業為本,而是利益掛帥,誰能賣得動才是重點。就算不符合專業資格,文案都可以繞過去,內容都可以優化。我相信今天的專業反動,理科太太與平台團隊一定在小房間預先沙推過了,法律顧問也不會閒閒沒事。募資只是把群眾反應跟他們的預期做個對比,反正只要影片還沒開拍,一切都有調整的彈性,即便觀眾不買單,頂多退費就是。
因此,這堂課不會是終點,而是預演。理科不會是最後一個聊諮商的網紅,只要有商機,這件事就會延續,而下一次平台會操作得更細膩。
曾接受心理諮商,能扮演引導者角色嗎?
好了,商業現實說完,該回到臨床心理師的角色,否則看起來會很沒志氣。以專業立場而言,我認為堂課或許可以做些調整,在它尚在募資階段,還沒被拍攝的時候,因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被治療者,不能以治療者的姿態引導讀者,除非他有專業證照。
我想「分享」應該是這堂課的開課基調,也是理科的初衷,畢竟心理治療與諮商有它的門檻,無論是心理門檻(如果走進會談室,我就真的成了病人了),或經濟門檻(50分鐘2,000元起跳),都會讓人裹足不前。我寫文章,某個程度上也是在緩降心理門檻,但若有個知名網紅現身說法,分享經驗,鐵定能讓整個療程顯得更親切。
可惜的是,這個網紅被包裝成「專業人士」。
端看課程內容,會發現除了經驗分享(這確實做得還不錯),還有一些專業知識與實作練習。我可以理解這部分被放進去的原因,因為課程不能只流於八卦,雖然大家都愛後院秘辛,否則《哈利王子與梅根》不會紅成這樣,但內容必須言之有物,因此才會穿插理論與實作。
專業知識不是不能講,這些都是教科書的內容,禁止輸出就成了專業霸權。但為什麼專業的比較好,因為專業工作者會在說明知識或工具時,加入他的「臨床經驗」與「正確的使用方式」。而被治療者當初是接受方,他沒有專業經驗,他是「接受專業經驗」。
試想一下,一個健身有成,卻沒有健身教練證照的人,如果拍影片分享自己的基礎動作,帶領大家進行,然後有人從中模仿因而受傷,誰該負責?
再試想一下,一個健身有成的人,分享的是前後對比照,以及當中的心路歷程,進而引起大家的健身興趣,又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我知道前者賣相一定比較好,後者只能吃後勁,但每件事都會有它的風險。倘若能著重你在這100堂諮商療程的心態與情緒變化,分享你使用工具的感受,跳過專業知識、工具的講述,以及作業練習(這部分非常仰賴專業人員的帶領),才會讓人理解諮商對一個人的力道與用處。
在此,我必須以專業人員的身分提醒,課程的「實作練習」與「專屬社團」都必須要有專業人員介入。每個私人療程的實作練習都是量身訂做,就像前述的健身套組,必要由懂理論的人來示範。至於專屬社團,倘若社團物中有人分享情緒事件,卻在無意間崩潰(這幾乎是常態),請問誰能接手處理,還是讓它沉下去?
從我讀心理學到現在20多年,一直有個深刻的體驗,就是它很容易被「撈過界」。因為它的理論與我們的常識接軌,它的練習工具垂手可得,不只線上課程,我們可以算算市面上的相關書籍與心靈講座,有幾個是非專業人員書寫主持,就可以算出它被撈過界的比例。
換個角度,倘若今天是談的是不孕症治療或是達文西手術,而不是諮商歷程,那些專業知識與療程工具,還會被這樣呈現或演練嗎?
不過就在前兩天,有個案主說他周邊幾個朋友都參加了募資,但他們對心理學或諮商沒興趣,他們純粹只想知道理科那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對於所謂的傷害,或許我們想得比較遠,畢竟這堂課的受眾,應該一開始就鎖定了理科鐵粉。而對諮商或心理學有興趣的受眾,通常都很在意專業資格,至於那些平台被撈到的中間選民,則是附帶的紅利。
我想,我們不應該對自己的專業失去信心,換個角度,這門課或許也能成為群眾走進會談室的契機。市場機制如此,買課程的或許只想一窺堂奧,看的是諮商歷程,又或是網紅私隱。但有心自我覺察的,終究會走進會談室,就像《哇賽心理學》蔡宇哲老師前兩天對我說的:「雖然我只是菜市場,但相信會走進菜市場的,都是內行人。」
本文獲「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走過聲量漲跌、婚姻風波!理科太太談Youtuber的生存心法:面對負評,先問自己這3個問題
▶你的老闆值得你跟隨、打拚嗎?職業心理學家:能共患難的老闆常有這6種特色
▶終於不用再上班時,你會如何度日?一個過來人分享:退休後的生活就像大試驗場
▶掌握大變局年投資關鍵
小檔案_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高雄醫大心理研究所臨床組畢,現為善言心理治療所所長,執業年資逾十年,著有《人生障礙俱樂部》一書,擅於說書勝於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