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就職過的大型傳統製造業的工廠有兩個(規模超過500人),之前做產業輔導工作的時候接觸的工廠最起碼也超過20家(中小企業為主)。在這些工廠當中,一定會觀察到一個共同現象,就是有部分年資超過20年的老前輩不太會用電腦。
有些像是用螳螂拳在敲鍵盤,或是寫手稿請工讀生打字。誇張一點的像是配合廠級主管不擅長使用資訊設備,即便導入ERP系統,所有流程還是紙本和系統並行。主管的系統操作就全部委給他所指派的人代理執行。以前年輕的時候會覺得傳統產業這些人也太沒有競爭力了,他們要做一個星期的事情,我大概一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
後來有了年歲,這幾年世界局勢劇變之後,我才發現我想錯了。高科技產業之所以沒有這個問題,是因為這些產業本來就是因為個人電腦普及和網際網路普及才出現的產業。相關的從業人員本來就是這些領域的專業人員,同時也是這些設備的開發者,所以「數位化轉型」對他們的衝擊不大。可是其他產業的數位化轉型,就相對需要較長的陣痛期,所以我也才能觀察到這些產業當中對於「數位化轉型」不適應所產生的後遺症。甚至有些企業在轉型的過程當中,會針對這些員工推出優退方案。
觀察到這個現象,我們必須認清一個事實:
未來你的工作可能不是自己選擇退休,而是「被退休」。
你這輩子要面臨幾次產業轉型?
無論你現在幾歲,未來世界變化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產業和工作型態的轉變頻率也會愈來愈高。
圖標:大叔的一生模擬(每個圓圈代表1 個月)
圖片來源:普通胖大叔 90年代因為個人電腦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迎來了數位化的轉型。之前政府在推行的「工業4.0」或是「智慧製造」的政策就是奠基在這個基礎之上。不過有很多傳統產業,連從「類比控制系統」轉換成「數位控制系統」都還沒轉過去,更別提要如何迎頭趕上工業4.0的政策了。
在我出社會的那年,正好是2008年美國的雷曼兄弟事件引起全球金融風暴的那年。當時許美國市場崩盤,許多高科技產業開始放無薪假。台灣也差不多是那一年進入薪資停滯,物價通膨的時代。也是那一年開始有了智慧型手機,中國也趁此開始崛起。因為智慧型手機、無線網路的普及。於是在疫情的3年期間(2020年~2022年),工作型態開始以在家工作為主。
同樣地,傳統製造業也同樣在這波被迫轉型的期間有許多不適應。假如下一波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普及。勢必對於傳統仰賴人力的製造業會造成更大的衝擊。在科技演變所帶來的產業與工作型態的快速變遷,無法適應的人可能在過程中「被退休」而登出原有的職場環境。
為愈來愈長的餘命做好準備
就觀察到的現況與推論的結果,我認為除了在職期間針對環境變化精進工作能力的「適應力」之外,還需要幾件事情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
1.可以在被退休後持續的工作或技能。
2.創造被動收入。
3.增進身體健康。
最難也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
在完成上述的準備之前,比需要達成一個我覺得最難也最重要的前提「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要做什麼?有些人活了一輩子也不見得好好認識過自己,一生都在能力範圍內盡最大的努力,平平淡淡地就過完了一生。不過,既然你點進這篇文章,我相信你不是這樣的人。認識自己之後,你會清楚地知道你喜歡什麼?對什麼有熱情?覺得做什麼對你來說具有意義?完成哪些事情讓你和社會有更深的連結?
如果你此生有一件必須完成的事情,而你被俗世給耽誤了,那麼你「被退休」之後就是去完成這件事情的最好時機。同時這件事情能夠帶來一些收入就更好了。假設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就趁著現在思考「你即將重新認識的那個自己,內心真正渴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從這樣的思考當中,去找到充足的內在動機,再一次創造你生命的意義。
未來無可取代的能力
當然,前面有提到,未來我們可能還會面對好幾次的產業轉型。究竟是不是在「能夠適應」的那一群需要一點運氣。雖然沒有辦法具體指出未來有哪些職業,倒是可以指出兩個核心能力也無法被機器人淘汰。
第一種是「邏輯推演」的能力。
我有一個學長,是個從商學院考上台大機械研究所的神人。有一次我問他:「學長,你覺得未來要做什麼職業比較能生存?」
他說:「不知道,不過你一定要學『證明』。」
「蛤?要證明什麼?證明我自己嗎?」
「不是啦,就是推導數學,證明結果的『證明』。因為連最基本的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都比你好,電腦一秒的運算能力更是你的幾億倍。可是電腦面對一個問題他不能證明給你看,為什麼這個結果是對的。所以人類要贏過電腦唯一的機會就是『證明』。」
從那次的對話我理解到,無論AI學習能力再強,機器手臂的操作再精準,也需要人類給予初始的演算邏輯。
現在開始培養「創作能力」
另外一種能力是「創作」。雖然我們討論到商業行為時,通常都會說「市場」。但市場說穿了就是「消費的人群」。所以最終我們要面對的市場就是人群,或是由不同人群組成的社會。而人類作為一種情緒性的動物,最容易衝動消費的就是「情緒上的共感」。
創作就是表達難以言說的複雜情緒。
可能有人會說「AI畫的畫作都可以比賽得獎了」。那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一下,AI得的那個獎是因為表現出精彩的技術,還是因為表達出複雜的情緒?我相信大多是因為表現出精彩的技術。
舉例來說,寫作、繪畫、攝影、製作音樂,都是藝術創作形式的一種。即使AI也能做這件事,但是它沒辦法幫你表達情緒,並且透過這樣的表達和社會(或者說市場)產生共感。
所以如果你能夠擠出一些空閒時間,我非常推薦去學一種或好幾種創作的形式。
創造被動收入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要好好執行很困難(我如果是股海明燈,最有可能是逆指標的那種)。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投資分析的頻道或專題這麼熱門的原因。簡單地說,就是用一部份的資金去擁有你所看好的公司,成為老闆的老闆,讓其他人為你賺錢。
俗話說得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一個人賺錢總是沒有一群人接力著賺錢來得持久。不過還是要考慮自己承受風險得能力,記得投資有賺有賠,下好離手,見好就收。
最後是增進健康
健康是包含心理和生理層面的。心理層面我覺得重要的是「情緒穩定」,避免焦慮、憂鬱、暴怒…等突如其來的情緒失控,對於生活和工作都很重要。放任情緒暴走,比較容易產生「隧道效應」,讓人思考窄化,做不出有正面效益的決策。
這個部分,我自己親身測試覺得練習「冥想」是有幫助的。我做的練習很簡單。準備睡覺剛躺在床上的時候,閉上眼睛,專心數自己的呼吸,從1 數到10。數到10之後再從1 開始數。如果發現自己數過頭了,或是有一些想法漂過腦海,就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那些漂過腦海的想法,就觀察它,並且接受它的存在。不抗拒,也不追隨。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我發現最起碼會睡得比較好。
生理層面的健康則是要「避免失能」。這邊很推薦何立安博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避免肌肉流失而導致身體活動能力不足是避免失能的第一步。換句話說,健康的具體特徵也可以說是「腦袋清楚,行動自如」。當然,保持運動的習慣也有助於情緒穩定,避免憂鬱。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讀一讀《想死不如健身》。
最後,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開始打造理想的生活,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本文獲「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原文:當你的未來是「被退休」,要怎麼避免?
延伸閱讀
▶曾以為自己高人一等,卻被下屬上了一課!前外商主管:「偷學別人」讓我愈過愈好
▶中年遇職場危機,被迫提早退休⋯⋯49歲退休嫺人分享如何調適心境
▶被公司資遣了心好慌?符合3資格者,失業期間受訓還能領津貼,最長給付6個月
小檔案_普通胖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