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陸續還會有數檔高息型ETF排隊募集上市,統一投信首檔高息型ETF於3月份開募,新光投信也於2023年底送件申請。月配息、平準金、高殖利率、長期報酬率贏過大盤是各發行投信的基本訴求;至於高息型ETF的長期報酬率能否贏過大盤,版主存疑。
版主周遭有幾位投資素人親友和同事,衝著這些產品動輒宣稱8%、10%的超高殖利率,紛紛砸錢買進相關產品,大華優利高填息30(00918)、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的詢問度非常高。有投資總強過沒投資,即便是著重現金流的高息型產品,長期報酬率理應能贏過通膨加定存利率,因此投資新手親友們熱衷高息型產品,版主一概予以鼓勵和尊重。
遏止ETF配息亂象!收益平準金動用規則出爐
為拉高配息,各投信動用「收益平準金」已是公開的秘密,幾乎已成了一種亂象。投信業者為吸引投資人的注意,高息型ETF一路從原本的年配、季配,到如今的月配;更荒謬的,指數殖利率可能僅6%或7%,但ETF的全年殖利率卻可以上衝到8%,甚至驚人的10%,這就是「收益平準金」可以讓投信業者投機取巧的魔鬼所在。
金管會表示,將出手管制使用「收益平準金」,且會溯及既往。按照金管會表示,動用「收益平準金」的最重要原則,為該ETF的全年殖利率應力求接近所追蹤指數的殖利率。例如,指數殖利率為6%,則追蹤該指數的ETF,全年殖利率應力求貼近6%。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當可有效降低超額配息的亂象(延伸閱讀:收益平準金是什麼、是否課稅?平準金是配本金嗎?收益平準金迷思全破解-Smart智富ETF研究室)。
近1個星期,版主的投資素人親友們陸續收到00918、00919、00929的股利,金額都不多,大概只有2,000元~3,000元,但也為這筆小小的被動收入開心許久,同時興奮的表示要持續買進,期待每年都能領取逼近10%的殖利率。
儘管版主解釋,金管會出手管制「收益平準金」制度之後,年年10%的殖利率可能難以達成,也稍微說明了殖利率不等於報酬率的觀念,素人親友們依舊沉浸在「10%殖利率」的喜悅,有投資總強過沒投資,版主也就沒再多說什麼。
近1年,高息型產品發行速度之快、規模與受益人數成長速度之快,實在讓人瞠目結舌。元老級的元大台灣50(0050)與元大高股息(0056)花了很多年,規模才攻上千億元大關,而新近發行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00919、00929平均上市不到1年即達成千億元里程碑,吸金能力驚人。
高息型產品浮濫發行的現象,某種程度誤導了投資人,讓不少投資新鮮人誤以為高殖利率等於高報酬率,因而不斷買入相關產品;投信業者也樂於吸金,不斷發行相關產品,且殖利率是一檔比一檔高。
為跟上潮流,就連市值型的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也不得不從年配息改為季配息,同時加上「收益平準金」;去(2023)年表現搶眼的市值型FT臺灣Smart(00905)正因為沒有「收益平準金」,今(2024)年首次配息再次歸零,投資人罵聲不絕於耳。
這樣的市場氛圍,沒有多次配息、沒有高殖利率、沒有「收益平準金」,似乎就無法吸引投資人目光。00850與00905是市值型產品,要求高殖利率似乎文不對題。
甚至有素人同事們問版主,為什麼要投資元大S&P500(00646)與富邦NASDAQ(00662)這類沒配息產品?儘管版主花時間解釋「股利」與「資本利得」的差異。素人同事們最終仍投入高息型陣營,有投資始終好過都不投資,版主於是不斷鼓勵他們一定要堅持下去(延伸閱讀:ETF配息來源是什麼?收益平準金是配本金嗎?哪些項目要課二代健保?-Smart智富ETF研究室)。
投資沒有對錯,在有獲利的前提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版主建議,還是要多方審視各類型產品,市值型與高息型、配息型與累積型(不配息型)、不同國家市場型、特定產業型、不動產型、債券型,各有其優缺點,應參考自身條件建構一個優質組合。全部的資金都投入同一類型產品(例如全部投入高息型),未必是好選擇。
本文獲「存股方程式」授權轉載,原文
延伸閱讀
▶理財很重要,但本質到底是什麼?妥善分配金錢,切記這件事不等於理財
▶「投資不是付錢就會財富自由。」1個故事告訴你:方向對了,盡全力奔跑才有用
▶知道最好時機是「現在」,卻怕記帳麻煩、投資波動?3招擊破「理財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