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股上2萬點,以及近期的高股息ETF搶購熱潮,許多原本沒在股票市場活動的人,也紛紛解掉定存、甚至是額外借貸,希望趕上隨著市場獲利的列車。
股票市場的熱度,其實也跟產業的更迭連動,除了反映市場的預期,也映照出個人職涯經營和選擇的挑戰與機遇。
在無法完全將目標量化的職涯經營中,如同投資一樣,我們往往會看到某些不斷被挑戰與踩坑的誤區,包括:資訊落差、努力落差和情感落差。
誤區1》資訊落差
像是財經頻道每天幫忙解盤的股市名嘴一樣,一般投資人其實沒有自己所投資的股票產業背景知識、技術專業、人脈與內線消息;於是,大部分股民只靠著第2手的媒體報導、第3手的名嘴解盤資訊與第4手的街坊傳說,就決定買進或賣出哪些股票,無疑是把金錢當作賭盤上的籌碼,只等待好運的降臨。
職場上,我們也往往錯將資訊落差誤以為是努力差異,在尚未理解問題與事件全貌之前,就埋頭努力,而許多職場上的溝通不良或不被重用,也往往奠基於此。
舉例來說,生成式AI興起之後,我們以為人人都可以靠著AI成為博學多聞的能人;但事實上,生成式AI只讓沒有辨識資訊真偽能力的人更偏聽,把AI拼湊出的胡說八道當作真理。
真正有能力辨識資訊真偽的人,可以利用生成式AI簡化自己的步驟化工作流程、檢核程式碼,甚至是校正長篇的文章翻譯,抑或是運用生成式AI自動化部分工作。
相較之下,只拿生成式AI產出內容就去交差的人,其實跟一本正經胡說的人差不多,只是做做樣子,也很容易被有鑑別能力的人看破手腳。
誤區2》努力落差
看到媒體所報導的成功人士故事,我們很常誤以為成功有可以複製的路徑。然而,基於每個人出身背景、擁有資源、努力程度與機運差異,我們往往只看到那些可以被快速辨識的外在條件,例如學歷、經歷、家世等,卻忘了在被媒體報導之前,那些人所投入的時間和努力,甚至是無人知曉的挫敗歷程。
無論是音樂家、運動員、作家或講師等職業,只要是由技能堆疊出來的行業,除了天分之外,往往需要很多的刻意練習與時間投入,加上不斷挑戰自我極限,才能養成看似有個人風格的技藝展現。
然而,若我們只是從旁觀者的靜態角度觀察,往往也會錯失有成就的人在動態能力軸線上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隨著時間所累積的大幅複利成長。
誤區3》情感落差
職場上紅人跟黑名單的差異,其實大多不是取決於掌權者的主觀偏好,而是個人的實用價值、進而累積的情感價值。
例如在高科技產業,研發單位的待遇通常會高於行銷單位,原因是貢獻產出跟技能稀有程度的不同,一個是企業產品創新的命脈,一個是企業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哩路;一個看向未來,另一個看向產品生命週期的終點。
碰到組織結構調整時,往往企業最先精簡的,也是與企業命脈離得較遠、砍了不會傷筋動骨,或是可以有替代解決方案、有更便宜地區人力可以外包的部門。
依實用價值所累積起來的情感價值,往往像是替個人的職涯築起了一道護城河,在裡面的人有餘裕可以練兵、累積糧草,而外面的人只能繼續找城堡的破口,希望擠進草長馬肥的領地內。
然而,即便不在企業關鍵命脈部門任職,或許也可以透過跨領域的學習,豐富自己的技能組合。透過多元技能的運用與實踐,我們也有機會成為架起不同專業領域的溝通橋樑,並進一步累積自己在實用價值之外的情感價值,彌補情感落差帶來的不利狀況。
資訊落差、努力落差與情感落差,就像是我們用來校正職場路徑與發展目標的GPS,重點不是搶先一步獲得別人沒有的東西,而是必須先定位自己的起始點與終點,再靠著累積技能跟經驗,以及辨明外在環境情勢,一步步往目的地前進,才能成就屬於自己的職場風景。
本文獲「公關人生相談室」授權轉載,原文:在職場上的你,是跟著大家走,還是不小心踩進了3個落差的誤區?
延伸閱讀
▶認定自己失敗,注定難有成就?關鍵是態度!6招幫你面對恐懼、內化成功因子
▶想要實現願景,始於持之以恆做好小事...商管大師建議:先從廢到笑的簡單行動開始
▶製造業工廠轉型觀光工廠,然後呢?專家:鎖定情感轉換,讓遊客一去再去
小檔案_公關人生相談室
張塔莎,人生關鍵字有國際關係、翻譯、科技、公關等,喜好文學、閱讀和吸收各種新知,也關心科技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希望科技能成就更多的善,而非成為主宰與監控世界的老大哥。
平日在FB粉絲頁「公關人生相談室」筆耕,分享公關、科技、職涯等主題的觀察,希望能透過自己走過的路,為後進的同好點起一盞引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