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是英文翻譯,這幾年一直在外商公司上班,收入還不錯,不過是屬於約聘制,因為公司專門投標捷運工程局的案子,只要得標,就需要專業翻譯來翻譯外文機電手冊,一旦接近完工、沒有續標到新案子,就不會續聘。幸好現在新北市有「三環三線」計畫,如果陸續施工,我想未來幾年工作應該都沒問題。
我先生的工作比較有保障,他在一家上市櫃公司擔任稽核。婚後在婆家的資助下,我們買下位在板橋大漢溪旁的大樓住宅,目前房貸只剩159萬元,但是每個月依然固定還款1萬5,000元,多的部分就可多還點本金。
去年我們生了第1個寶寶,計畫明年懷第2胎。有了小孩後,我開始想得比較遠。因為嚮往讓小孩有更好的學區環境,我希望5年後能換一個5房的房子,屆時也能把板橋的房子處理掉,籌措至少500萬元的頭期款。換屋區域以台北市中正區為首選,房子總價設定約1,500萬元,若真的買不起,新店市則是我的第2選擇,因為娘家在新店,且現在是媽媽幫我帶小孩,接送會更方便。
我跟先生各理各的財,但只要是家裡的必要開銷就從共同帳戶裡扣除,例如保母費、房貸、管理費、伙食費等。我先生會記「發票」帳,只要是消費有拿到發票的就會記錄,我則是沒有記帳習慣,還沒有小孩前,收支狀況都還好,但是小孩出生後,有時候就會透支。
我跟先生的基金投資也是分開的,他聽婆婆的建議選基金,每月投資1萬5,000元在新興市場與礦業基金上,我則是上晨星網站篩選,每月投資2萬元在亞太市場、東歐與資源基金上。連續投資幾年下來,我發現「策略」很重要,像之前我投資全球股票型基金是正報酬,金融海嘯期間跌得很慘,但是婆婆卻加碼買進,我沒閒錢可加碼,也不敢進場,後來市場開始回升後,虧損縮小,我忍不住贖回出場,反觀婆婆的基金績效卻很好。此後,我就把手上的基金做一些整理,轉到一些比較積極的標的上,希望可以創造20%~25%的年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