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日國光生技(4142)掛牌,正值大盤量價退潮,加權指數從8,170的高點持續向下探底,投資人引領期盼能否藉由國光生技掛牌,炒起一波生技熱,成為市場明燈,結果頗令人失望,僅僅維繫3天的人氣,接著迅速下跌,甚至跌破承銷價格,盤面上的生技族群,也同樣應聲倒地,反倒成為大盤的弱勢指標。
問題出在哪裡?究其因,「籌碼」是禍首,國光生技高達18億元的股本,相較於其他新藥開發的生技公司,屬相當大型。除了股本大,持股者信心也不足,這和公司的股東背景與股權結構有密切關係,國光生技成立之初股權即很零散,尤其在官股色彩下,一些非專業經理人透過特定管道低價取得股權,便成了掛牌後最大賣壓所在。一個大型、籌碼零散並且缺乏想像空間的公司,又在資本市場不佳的環境下,便注定了股價如何表現的宿命。
4個月後,加權指數回到7,700點之上,智擎(4162)在2012年9月18日以80元正式掛牌上櫃,接著連續3個星期的飆漲,一路直奔202元的高價;同一時間,基亞(3176)在經過半年的整理後,也開始發動,於是掀起新藥公司比價風潮,投資人至此開始追漲生技族群,尤其是興櫃中的準掛牌股,更是被瘋狂吹捧,一股投機泡沫的氛圍儼然而起,一些有識之士,不禁憂心忡忡,擔心這股炒作風氣,將傷害了國內方興未艾的生技產業。然對於此,我倒有些不同的想法,若從正向思考,有時候一個新興產業的建立,是需要一些泡沫(投機)催化。